商超自有品牌正步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尼尔森IQ发布的《2025年商超自有品牌洞察报告》揭示了这一趋势。报告显示,自有品牌正逐渐摆脱以往低价走量的形象,向品质化和差异化转型。
在行业层面,68%的零售商将优化商品组合,尤其是自有品牌,作为2025年资源投入的首要任务,这凸显了自有品牌在零售战略中的重要地位。中国消费者对自有品牌的接受度也在提升,56%的消费者表示愿意购买更多自有品牌商品,这一比例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的53%。在现代销售渠道中,自有品牌的销量增幅达到了12.9%,远超厂商品牌的4.8%,尽管价格仍比厂商品牌低16%,但质价比优势显著。然而,77%的消费者仍倾向于熟悉的知名品牌,50%的消费者认为厂商品牌值得溢价,这对自有品牌构成了质量信任和品牌忠诚度的挑战。
从品类表现来看,呈现出明显的分化趋势。酸奶、包装水等品类通过“大单品”策略和品质升级实现了增长,特别是包装水,以“品质相当、价格更优”的策略吸引了大量消费者。同时,一些品类开始探索创新之路,如即饮茶通过技术工艺升级打造差异化优势。然而,香皂、护肤品等品类则出现了销量下滑,反映出消费者对这类产品的品牌依赖度较高,自有品牌在这些领域的竞争力相对不足。另一方面,新鲜烘焙和现制熟食成为新的增长点,短保烘焙面包销量大幅增长,现制熟食的件数增长更是达到了3.5倍,这显示了“真材实料”对消费者的强大吸引力。
要成功打造自有品牌,需要从多个维度发力。在品类选择上,应结合供应链能力,谨慎布局需要持续创新的品类,如薯片,同时突破巧克力、红酒等依赖进口品类的采购和资质壁垒。在运营层面,要完善产品研发、供应链管理和品牌建设等全链路能力,实现从薄利多销到厚利精销的转变。零供协作也带来了新的机遇,通过联合营销提升品类流量,避免与厂商品牌直接竞争,实现错位满足消费需求,从而达到共赢。
报告还指出,商超自有品牌应立足品类趋势,通过精准定位、品质升级和创新策略,结合零供协作,从单一的价格优势转向满足消费者多元价值需求。这将有助于自有品牌在厂商品牌主导的市场中实现持续增长。
在探索自有品牌发展路径的过程中,商超还需关注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和市场竞争的动态,不断调整和优化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消费者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