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咖啡巨头星巴克近日在中国市场完成一项重大战略调整,其与中国另类资产管理机构博裕投资达成深度合作,共同组建合资企业运营中国零售业务。这一举措被视为跨国品牌在华发展模式的标志性转变,标志着星巴克从直接运营向品牌授权与资本合作的战略转型。
根据协议框架,博裕投资将持有合资企业最高60%股权,星巴克保留40%权益并继续掌控品牌与知识产权授权。此次交易基于约40亿美元企业估值进行权益分配,而星巴克预计其中国业务整体价值将突破130亿美元。该估值由三部分构成:控股权转让收益、保留股权价值及未来十年持续的品牌授权收入,这种结构设计确保星巴克在出让控股权后仍能长期分享市场增长红利。
这场备受瞩目的交易历经半年酝酿。自2024年7月全球股东大会首次释放合作信号后,市场猜测持续发酵。同年第三季度财报会议披露,超过20家投资机构表达收购意向,最终包括凯雷集团在内的多家机构进入决选阶段。数据显示,尽管星巴克中国业务2025财年实现220亿元净收入、同比增长5%,但其市场占有率已从2019年的34%下滑至14%,折射出中国咖啡市场格局的深刻变化。
合作架构设计凸显战略智慧。博裕投资凭借60%控股权获得运营主导权,星巴克则通过品牌授权与股权收益构建双重保障。这种模式既保持品牌核心控制力,又引入本土资本的市场洞察与运营灵活性。星巴克中国首席执行官刘文娟特别强调,合资企业将继续以上海为总部,管理现有8000家门店,并制定未来扩张至2万家门店的宏伟目标。
此次战略调整折射出跨国品牌在华发展的范式转移。2016年百胜中国从母公司拆分并引入春华资本,2017年麦当劳中国将特许经营权出售给中信系与凯雷基金,两家企业随后均实现门店数量翻倍增长。麦当劳中国门店从2000家增至近8000家,肯德基更突破12000家,这些成功案例为星巴克提供了可复制的转型路径。
对博裕投资而言,这场资本运作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作为资产管理方,其核心目标在于实现财务回报最大化,这要求合资企业在效率提升与战略调整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2万家门店的扩张目标需要加速产品本土化进程,可能涉及开放加盟等创新模式。如何平衡品牌调性与市场适应性,成为双方合作的关键命题。
博裕投资合伙人黄宇铮透露,未来将着力打造"更创新、更本土化"的消费体验。这意味着星巴克菜单可能增加更多符合中国口味的产品,服务模式也将深度融入本土消费场景。随着控股权转移,星巴克独占中国咖啡市场话语权的时代正式终结,资本力量与本土市场逻辑的深度融合,将重新定义行业发展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