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家大型商场的进口食品区,琳琅满目的商品中,一个俄罗斯食品专区格外引人注目。货架上,包装精美的巧克力、饼干、蜂蜜和伏特加整齐排列,吸引着消费者的目光。一位消费者回忆起自己在这里的购物经历:“当时就是出于好奇买了几样俄罗斯零食,没想到在朋友聚会上引发了热烈讨论,大家对俄罗斯产品的喜爱程度超出我的想象。”
近年来,中俄经贸合作不断深化,双边贸易额持续攀升。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俄贸易额达906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8%。这一增长态势带动了众多俄罗斯品牌进入中国市场,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不过,对于大多数中国消费者而言,除少数知名品牌外,对俄罗斯品牌的整体认知仍较为有限。
通过市场调研和消费者访谈发现,目前在中国市场较为活跃的俄罗斯品牌主要集中在食品饮料、酒类、日化美妆、工业科技等领域。
食品饮料类是俄罗斯品牌进入中国市场较早且认知度较高的品类。中俄商会发布的《2025年中俄食品贸易报告》显示,已有超200个俄罗斯食品饮料品牌进入中国,年销售额超85亿元人民币。其中,巧克力品牌表现突出。创立于1851年的红十月(Krasny Oktyabr)是俄罗斯历史悠久的糖果制造商,其“爱莲巧”巧克力和“松露”糖果深受中国消费者喜爱。2025年上半年,该品牌在中国市场销售额同比增长32%,线上销售增长率达47%。一位俄罗斯文学爱好者表示:“红十月巧克力的包装很有特色,融入了俄罗斯童话和民间故事元素,吃的时候感觉像是在体验文化。”阿尔宾(Alpen Gold)的果仁巧克力系列在年轻群体中也颇受欢迎,2025年“6·18”购物节期间,在各大电商平台的销售额环比增长68%,位居进口巧克力品牌前五。
俄罗斯饼干品牌也逐渐获得认可。科洛乃西(Korovka)奶油饼干凭借独特口感和怀旧包装,打入中国中高端饼干市场。2025年第一季度,其在中国销售网点覆盖168个城市,较2024年底增加37个。在上海经营进口食品店的王姐说:“俄罗斯的乳制品和蜂蜜很受中高收入家庭,尤其是有小孩的家庭欢迎,大家觉得这些产品更天然健康。”普罗斯特卡瓦希诺(Prostokvashino)乳制品和巴什基尔蜂蜜(Bashkirsky Med)凭借天然纯净的品牌形象,在华东和东北地区高端超市占据一定份额。2025年第二季度,这两个品牌在该地区高端超市的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8%和35%。
酒类方面,伏特加是俄罗斯的代表性产品。斯米尔诺夫(Smirnoff)、绝对(Absolut)和俄罗斯标准(Russian Standard)是中国市场上较知名的俄罗斯伏特加品牌。中国酒类流通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俄罗斯伏特加在中国高端酒类市场份额达7.3%,较2024年同期增长1.2个百分点。随着中俄贸易深入,俄罗斯啤酒和红酒也开始进入中国市场。波罗的海啤酒(Baltika)在中国北方市场表现出色,2025年上半年,在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的销售额同比增长41%,成为这些地区进口啤酒的主要品牌之一。哈尔滨的餐饮业者表示:“现在很多顾客点餐时会主动要求搭配俄罗斯啤酒,特别是波罗的海7号啤酒,浓郁的麦芽香气很符合东北人的口味。”
日化美妆类俄罗斯品牌在中国的知名度相对较低,但近年来发展迅速。《2025年中国化妆品市场分析报告》显示,俄罗斯化妆品品牌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从2022年的3.2亿元增长到2025年预计的12.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58.9%。Natura Siberica(西伯利亚自然)是目前在中国市场表现最活跃的俄罗斯化妆品品牌,主打有机天然概念,使用西伯利亚野生植物提取物制作化妆品。截至2025年6月,该品牌已在中国开设12家实体店,并在各大电商平台设立官方旗舰店,月均销售额超800万元。一位美妆爱好者推荐道:“Natura Siberica的白桦树液面膜效果很好,对敏感肌肤很友好,而且性价比高于很多日韩品牌。”俄罗斯的婴幼儿护理品牌Ушастый Нянь(长耳朵保姆)主打温和无刺激理念,2025年第一季度,在中国电商平台的销售额环比增长76%,成为进口婴幼儿洗护产品中的新兴力量。
在工业和科技领域,俄罗斯品牌也有一定表现。卡玛斯(KAMAZ)是俄罗斯最大的重型卡车制造商,其产品以耐用、适应极端环境著称。在中国西北和东北等极寒地区,卡玛斯卡车因在低温环境下的出色表现,受到采矿、油气和林业等行业的欢迎。商务部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卡玛斯向中国出口的重型卡车数量同比增长23%,销售额达4.7亿元人民币。卡斯佩斯基(Kaspersky)是全球知名的网络安全公司,其杀毒软件在中国企业级市场有一定份额。IDC统计,2025年第一季度,卡斯佩斯基在中国企业级安全软件市场占有率为6.8%,排名第五。一位IT行业人士表示:“公司部分服务器一直使用卡斯佩斯基的安全解决方案,主要是看中它对特定类型威胁的防护能力较强。”苏霍伊(Sukhoi)是俄罗斯著名的航空制造商,其民用客机Superjet 100已开始进入中国区域航空市场视野。2025年初,有中国区域航空公司与苏霍伊签署了谅解备忘录,计划引进Superjet 100执飞支线航线。
分析俄罗斯品牌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可以发现几个特点。地域性差异明显,东北三省和新疆的俄罗斯品牌渗透率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7倍,这与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联系紧密。一位去过哈尔滨旅游的消费者说:“当地超市的俄罗斯商品专区面积比北京同类超市大3 - 4倍,品种也更丰富。”产品定位多元化,部分品牌如红十月巧克力、波罗的海啤酒走中高端路线,强调传统工艺和文化价值;另一部分品牌则主打亲民价格和实用性。一位在电商平台开俄罗斯食品店的朋友说:“同样是俄罗斯巧克力,有的卖15 - 20元一块,定位高端礼品市场;有的只卖3 - 5元一块,走平价路线,两种策略都有市场。”文化关联度高,俄罗斯品牌更注重文化元素的植入和传播。2024年冬季,红十月巧克力推出的“俄罗斯童话系列”限定包装,将经典童话元素融入设计,在中国社交媒体引发广泛讨论和分享,带动销量增长超40%。数字化转型加速,越来越多的俄罗斯品牌重视中国数字市场。2025年上半年,俄罗斯品牌在中国主要电商平台的店铺数量增长35%,总销售额同比增长62%。Natura Siberica品牌负责人表示:“我们在中国的数字营销投入占总营销预算的70%以上,通过小红书、抖音等平台与中国消费者建立直接联系,效果比传统渠道好很多。”
对于想要了解或尝试俄罗斯品牌的中国消费者,有多种渠道可供选择。电商平台是最便捷的渠道,天猫国际、京东全球购等主流电商平台都设有俄罗斯商品专区,品类齐全且价格透明。2025年上半年,这些平台上的俄罗斯品牌店铺数量达863家,较2024年底增加172家。一位经常在电商平台购买俄罗斯食品的消费者分享了一个小技巧:“搜索‘俄罗斯进口’这个关键词比直接搜品牌名效果更好,因为很多小品牌的中文名翻译不统一,不好搜索。”跨境电商平台也是重要渠道,像OZON、Wildberries等俄罗斯本土电商平台已开通对中国的直邮服务,可以购买到更多在中国市场尚未正式引入的俄罗斯品牌。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通过跨境电商渠道进口的俄罗斯商品总值达13.7亿元,同比增长47%。边境贸易区是体验俄罗斯产品的特色渠道,黑龙江的绥芬河、满洲里和新疆的霍尔果斯等边境口岸城市都设有中俄互市贸易区,提供种类丰富的俄罗斯商品,价格也往往低于内地市场。2025年上半年,这些互市贸易区的交易额达123亿元,同比增长31%。一位去过满洲里旅游的消费者说:“那里的俄罗斯商品种类比北京多三倍不止,而且很多是小众品牌,价格也便宜很多。如果有机会去边境城市旅游,一定要去互市贸易区逛逛。”实体店渠道也在逐渐丰富,截至2025年6月,全国已有超500家俄罗斯商品专卖店,主要分布在一二线城市和边境地区。高端超市的进口食品区也常设有俄罗斯商品专区。
消费者在选购俄罗斯产品时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要重视产品包装上的中文标签,正规进口的俄罗斯产品都应有中文标签,包含生产日期、保质期、成分表等信息。市场监管部门抽查显示,约12%的俄罗斯进口商品存在标签不规范问题,消费者购买时需注意辨别。要关注产品认证情况,合格的进口食品和化妆品应具有相关认证标志。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年有183批次俄罗斯进口商品因不符合质量标准被拒绝入境,消费者可通过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查询产品的认证情况。要警惕仿冒产品,随着俄罗斯产品在中国市场热度上升,仿冒伪劣产品也有所增加。2025年上半年,市场监管部门共查处俄罗斯品牌仿冒案件134起,涉案金额达3200万元,消费者应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对价格明显低于市场均价的产品保持警惕。俄罗斯食品的口味与中国传统食品有明显差异,如甜度较高、奶香浓郁等特点,初次尝试可能需要适应。
随着中俄贸易规模的持续扩大和双边关系的深入发展,俄罗斯品牌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将更加活跃。中国贸促会预测,到2026年,中俄双边贸易额有望突破2万亿元人民币,俄罗斯品牌在中国的销售规模预计将达到500亿元以上。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了解和尝试俄罗斯品牌不仅能够丰富消费选择,还能够通过产品体验不同的文化特色,增进对俄罗斯的了解和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