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保险公司陆续披露2025年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非上市人身险企业的经营业绩逐渐明晰。根据记者对58家非上市人身险公司财务数据的梳理,这些企业合计实现保费收入11739.62亿元,净利润总额达674.64亿元(信泰人寿未披露净利润数据)。其中,泰康人寿和中邮人寿保费规模均突破千亿元,26家险企保费收入超过百亿元。在保费增长的同时,44家企业实现盈利,13家出现亏损,泰康人寿凭借百亿元净利润成为行业盈利标杆。
从保费收入结构看,58家非上市人身险企前三季度表现突出,合计保费突破万亿元。泰康人寿以1968.71亿元位居榜首,中邮人寿以1513.11亿元紧随其后,与第三名阳光人寿(921.27亿元)形成明显差距。保费收入前十的企业还包括信泰人寿(472.26亿元)、工银安盛人寿(459.14亿元)、建信人寿(448.64亿元)、农银人寿(428.38亿元)、招商信诺人寿(377.97亿元)、中意人寿(352.77亿元)和中美联泰大都会人寿(323.37亿元)。16家险企保费收入在百亿元级别,28家险企保费收入处于10亿至100亿元区间。
保费规模较小的企业中,小康人寿、三峡人寿、恒安标准养老和华汇人寿保费收入均不足10亿元,分别为6.54亿元、4.20亿元、0.41亿元和0.01亿元。整体来看,多数企业保费收入实现同比增长,但华汇人寿、长生人寿和横琴人寿出现下滑,同比降幅分别达61%、36%和23%。
盈利方面,57家披露净利润数据的企业中,44家实现盈利,13家亏损。泰康人寿以247.72亿元净利润领跑行业,成为唯一一家净利润超百亿元的险企。净利润排名前十的企业还包括中邮人寿(91.29亿元)、阳光人寿(48.47亿元)、工银安盛人寿(39.68亿元)、招商信诺人寿(32.03亿元)、中信保诚人寿(31.40亿元)、农银人寿(27.77亿元)、交银人寿(15.38亿元)、中意人寿(15.03亿元)和建信人寿(12.85亿元)。
亏损企业中,华汇人寿、海保人寿、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等13家险企净亏损,金额从0.32亿元至4.35亿元不等。其中,华汇人寿和长生人寿偿付能力指标亮起红灯。华汇人寿今年一、二季度风险综合评级均为C类,主要因公司治理问题整改未完成。尽管公司表示偿付能力充足且资产流动性良好,但业务经营停滞问题亟待解决。
长生人寿偿付能力充足率较上季度大幅下降,三季度末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38.9%,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61.3%,分别下降68.3个百分点和70.3个百分点,低于监管要求的50%和100%红线。公司解释称,受三季度利率跳升影响,长期利率债账面价值降低,同时准备金折现率下降导致偿付能力准备金增加,实际资本大幅下降。目前,股东方已加快推进资本补充工作。
北大方正人寿偿付能力充足率也出现明显降幅,三季度末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71.41%,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07.16%,较上季度末分别下降24.01个百分点和20.62个百分点。此前,该公司投资的一笔3亿元金融机构资本补充债券发行人暂缓支付利息,累计计提减值1.61亿元。公司表示,虽对偿付能力造成一定影响,但未对整体经营构成重大冲击。管理层将密切关注资产负债匹配情况,优化战略资产配置,并严格管控保单退保,提升业务品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