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34岁的金鑫以三条生产线开启创业征程。他购置的H型钢自动生产线、抛丸清理生产线及彩板生产线总价值达480万元,但资金缺口仍存。随后,其与老东家盼盼集团达成合作,获得价值800万元的顶板及壁板支持,三维钢构由此成立。
尽管盼盼集团作为大股东持有股权,但三维钢构的实际运营由金鑫主导。次年,盼盼集团逐步退出,将多数股权转让给金鑫。公司业务从最初的建筑钢结构起步,2004年拓展至火电锅炉钢结构领域,2007年进一步涉足风电塔架业务。2010年,三维钢构更名为大金重工(002487.SZ)并成功登陆深交所。今年,该公司向A+H股同步上市发起冲刺。
目前,风电业务已成为大金重工的核心支柱。在递表港交所前,其公布的2025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净利润同比增长超200%,创下2022年至2024年期间单年最高纪录。截至6月末,公司现金储备达33.38亿元,短期债务仅1.32亿元,流动性充裕。
从股权结构看,递表港交所时,阜新金胤作为控股股东持有38.93%股份,而阜新金胤由金鑫全资控股。金鑫直接持有1.21%股份,合计控制40.15%股权,稳居实控人地位。公司董事会现有5名执行董事,包括金鑫、孙晓乐、刘爱花、李新及姜海涛,其中金鑫任董事长,孙晓乐兼任总经理。
管理层薪酬方面,2023年刘爱花以178.1万元年薪居首,同期金鑫与孙晓乐分别为78万元和96万元。2024年,三人薪酬集体上调,金鑫涨至150.9万元,孙晓乐达167.1万元,刘爱花以184.2万元继续领跑。值得关注的是,金鑫两年间薪酬增幅超100万元。
作为A股首家风电塔桩上市公司,大金重工近年业务版图持续扩张,新增远洋特种运输、船舶设计与建造、风电母港运营及新能源开发等板块。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从51.06亿元下滑至37.8亿元,但2025年上半年实现逆转,收入达28.41亿元,同比激增109.48%。
客户结构显示,2025年上半年前五大客户中四家为海外企业,合计贡献69.2%收入。最大客户A为2024年新签客户,当年贡献6.58亿元,2025年上半年销售额增至8.65亿元;第二大客户B同期新签,贡献6.48亿元,两者合计占比53.2%。
供应链方面,2025年上半年最大供应商为一家水运公司,提供物流服务,采购金额3.06亿元。同期运输成本达3.77亿元,为去年同期的13.6倍,或与海外市场扩张直接相关。目前,大金重工的7个生产基地均位于国内,无海外工厂。
毛利率层面,境外业务表现突出。2022年国内销售毛利率18.1%,境外仅8.9%;2023年境外毛利率跃升至27.2%,2024年进一步升至38.5%,2025年上半年仍保持30.7%,高于国内的18.7%。分业务看,风电装备毛利率从2022年的14.9%逐年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25.5%;新能源发电业务毛利率更高,2023年至2025年上半年分别达89.7%、78.5%和73.9%。
成本端,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行政开支超过研发费用,分别为2.57亿元和1.65亿元,而同期研发开支为1.82亿元和7635.9万元。行政开支中,雇员薪酬占比最高,2025年上半年超1亿元,超过2022年及2023年全年水平。
盈利方面,2022年至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4.5亿元、4.25亿元和4.74亿元,2025年上半年达5.47亿元,同比增214.32%。其中,汇兑损益贡献近1.3亿元,占净利润23.75%。
应收款方面,2022年末至2024年末贸易应收款分别为18.84亿元、17.43亿元和14.91亿元,占收入比例超三成。存货则呈上升趋势,2024年末达20.84亿元,2025年上半年增至23.73亿元。尽管如此,公司经营现金流保持净流入,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分别为9950.7万元、7.74亿元、10.35亿元和2亿元。
负债率方面,2022年末至2025年6月末分别为42.2%、32.4%、37.1%和42.2%,整体处于低位。此次上市涉及的中介机构包括联席保荐人华泰金融控股(香港)和招商证券(香港),法律顾问为凯易律师事务所和北京海润天睿律师事务所,申报会计师为香港立信德豪会计师事务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