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出海新策略:告别“一稿多投” 精准适配Z世代“语言”与“胃口”

   时间:2025-11-05 21:32:42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社交媒体Snapchat与凯度联合发布的《Z世代视野下的中国品牌全球化》白皮书显示,全球消费格局正因Z世代的崛起发生深刻变革。这代人不仅重塑了消费决策链条,更以"社群共鸣"替代品牌权威,用"趣味体验"定义品牌价值。数据显示,到2025年Z世代将占据全球人口四分之一,其消费规模预计达9.8万亿美元,2030年更将攀升至12.6万亿美元。这一群体对品牌叙事方式的颠覆性影响,正在改写中国企业的出海逻辑。

Content Lab联合创始人Daniel Mannfalk Boesen指出,中国品牌出海面临的核心挑战在于叙事方式的本土化转型。这家总部位于欧洲的机构通过服务全球2.5万名达人发现,许多企业仍沿用"一支广告走天下"的国内模式,在海外遭遇水土不服。典型案例是某AI品牌在欧洲的传播困境:当中国团队强调"智能革命"时,欧洲用户却担忧失业风险。调整策略后,通过讲述"AI帮设计师选布料"的生活化故事,视频播放量突破2亿次,评论区从"AI让我焦虑"转变为"AI挺有用"。

凯度集团大中华区科技暨媒介事业群董事总经理谢宛玲强调,平台适配性是出海营销的关键变量。不同社交媒体的内容生态差异显著:Snapchat用户日均发送50亿条快拍,通过滤镜和拍摄建立身份认同;TikTok依赖算法推荐,适合病毒式传播;YouTube则更依赖长视频内容沉淀。凯度调研显示,精准匹配平台特性的内容能带来最高7倍的销售增长,而"一稿多投"的粗放式投放往往效果不佳。这种差异促使中国广告主将品牌广告与效果广告的比例从"二八"调整至"三七"甚至"四六"。

本地化陷阱在中国企业的全球化进程中屡见不鲜。谢宛玲列举了多个典型案例:某品牌在东南亚复制李佳琦模式却遭遇生态缺失;企业照搬国内CRM系统触犯《个人信息保护法》;海外电商平台的"社交裂变"玩法因藏现金折扣被举报为贿赂。"很多企业误以为海外市场落后中国五年,这种认知偏差导致技术工具变成风险点。"她指出,真正的本地化需要超越语言翻译,在制度规范和文化语境层面实现深度适配。

Mannfalk Boesen观察到,Z世代的身份认同呈现高度碎片化特征。不同性别、文化、族裔甚至体型差异都会形成独特的身份边界,这要求品牌叙事必须具备"去中心化"思维。在瑞典,用户关注产品功能;在美国,营销需嵌入流行文化;在沙特,品牌必须先成为社群成员。"融入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态度问题。"他强调,某眼镜品牌通过设计搞笑的虚拟试戴滤镜,在Snapchat获得百万级转发,正是这种思维转变的体现。

Snap亚太区营销科学主管梁辰揭示了年轻群体的社交心理:Z世代渴望与品牌建立朋友式关系,而非单向接受信息。该平台数据显示,用户日均拍摄10多次快拍,高频互动成为情感连接的核心方式。教育App通过"摇头答题"滤镜、汽车品牌借助AR试驾等创新形式,都在证明"不完美但真实"的品牌形象更具吸引力。这种转变推动榜单构成发生显著变化——米哈游、点点互动等文化类品牌崛起,显示中国出海企业正从产品输出转向文化输出。

凯度数字媒介洞察总监杨容指出,社交媒体营销不存在品类壁垒,关键在于叙事语境的适配。某传统制造业品牌通过讲述"工厂里的年轻人故事",在海外社交媒体获得超预期传播效果;而固守"教育式"叙事的品牌则逐渐被边缘化。"Z世代用滤镜看世界,也用滤镜选品牌。"她认为,当品牌能用年轻人熟悉的语气、节奏和表达方式沟通时,任何产品都能成为社交货币。这种转变标志着中国企业的全球化进入新阶段——从规则跟随者转变为标准制定者。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