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耀玻璃发布重要人事变动公告,公司董事长曹德旺为推动企业长远发展,决定辞去董事长职务,但仍将继续担任公司董事,并在部分子公司担任董事、董事长及法定代表人。
作为将中国汽车玻璃推向全球市场的领军人物,曹德旺多年来始终处于舆论的聚光灯下。他一边累计捐出超160亿元用于慈善事业,一边因对员工管理严格而饱受争议,甚至被贴上“不爱国”“为富不仁”等标签。面对这些质疑,他始终保持着清醒的认知:“做慈善是我的个人选择,与公司的运营和员工待遇是两码事,不能混为一谈。”
曹德旺的争议,可以追溯到福耀玻璃在美国建厂之时。2015年,他斥资6亿美元在美国设立工厂,消息一经公布便引发了广泛讨论。一些人批评他将工厂迁至国外是“不爱国”,更有甚者因为美国工厂的薪资待遇略高于国内而对他进行指责。然而,鲜为人知的是,曹德旺早已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家国情怀。
当时,曹德旺的子女大多在美国接受教育,部分人甚至已经取得了美国绿卡。但他明确表示:“福耀是中国大陆的企业,接班人必须是中国人,不能忘本。”最终,他要求全家人都退掉了美国绿卡。这一决定,彰显了他对国家根基的坚守。
尽管曹德旺曾因“工资太高不利于年轻人奋斗”的言论引发争议,但福耀玻璃的员工待遇却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目前,福耀员工的月平均工资稳定在1万元左右,公司还建立了完善的帮扶机制,包括为困难员工提供专项资助、为直系亲属患重病的员工提供医疗支持,以及为员工子女提供助学帮扶等。这些藏在严格管理背后的关怀,往往被舆论所忽视。
在慈善事业上,曹德旺的慷慨与对员工的严格形成了鲜明对比。他至今已为国家捐出超160亿元,用于教育、扶贫等多个领域。这种“内外有别”的态度,在富豪群体中极为罕见。大多数富豪更倾向于对身边人和家族慷慨,而曹德旺却对自己、家人和员工严格要求,同时对国家和社会倾囊相助。
以潘石屹为例,他曾携数百亿资产定居海外,家人全部加入美国国籍,并向国外大学大额捐款。相比之下,曹德旺的选择显得尤为珍贵。他不仅坚守在国内,还将大量财富用于回馈社会,这种家国情怀在当今社会尤为难得。
如今79岁的曹德旺,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了教育领域。2021年,他宣布捐出100亿元创办福耀科技大学,目前已投入43亿元。这所非营利大学定位明确,旨在培养能够解决制造业“卡脖子”问题的高端人才。学校第一年仅招收50名学生,学费每年仅5600元。曹德旺表示:“我不办平凡的学校,这些学生我视同自己的子女,希望他们学完基础知识后,能去闯天下,为国家制造业出力。”
从白手起家到打造全球最大的汽车玻璃企业,从百亿慈善到坚守制造业初心,曹德旺始终以国家利益为重。他深知,做企业要对社会负责,做慈善要问心无愧。如今,福耀玻璃已占据全球25%的汽车玻璃市场,宾利、宝马、特斯拉等知名品牌都是其客户,中国玻璃早已在世界舞台站稳脚跟。而曹德旺,依然在为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奔走,这份清醒与坚定,值得被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