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落幕的2025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行业年会暨精品博览会(2025CAME)上,中国香妆产业以一场兼具专业深度与国际化视野的盛会,向世界展示了从"规模扩张"向"价值创造"转型的坚定步伐。这场被业界称为"产业风向标"的展会,不仅汇聚了国内外头部企业与专家,更通过数据发布、趋势解读与案例分享,勾勒出中国香妆产业在全球化逆流中开辟新航道的生动图景。
数据是最直观的注脚。2025年前8个月,中国化妆品全渠道交易额达7021亿元,虽同比增长2.53%,但增速放缓的背后,实则是市场从"野蛮生长"向"理性繁荣"的深刻转变。"泡沫正在被挤出,行业进入'良币驱逐劣币'的新周期。"一位参会企业负责人如此评价。这种转变在展会核心议题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无论是品牌价值大会强调的"价值共生",还是实体渠道论坛聚焦的"破局重构",与会者达成共识:烧钱换流量的时代已终结,深耕用户价值、线上线下融合才是制胜关键。
《2025中国香妆品牌价值评估报告》的发布,为这场转型提供了量化标尺。报告首次将品牌强度与发展潜力纳入核心评估指标,而非单纯依赖短期GMV。榜单上,国货品牌与国际巨头同台竞技,折射出中国香妆从"价格战"向"价值战"的升级。福瑞达生物董事长高春明以瑷尔博士为例,指出中国已实现从"成分平替"到"专利领跑"的跨越,其在微生态护肤、重组胶原蛋白等领域的技术突破,正是硬核科技实力的体现。环亚集团吴知情则分享了滋源用11年时间从"无硅油"定义者到"头皮微生态"引领者的技术迭代路径,印证了科技从"营销噱头"到"产品基因"的质变。
科技与文化的双轮驱动,成为展会另一大亮点。华熙生物从糖生物学到再生医学的跨学科布局,上海蜂花"匠心+AI"的智能制造转型,均展现出中国香妆在上游原料与核心技术领域的"护城河"构建。而文化维度的创新同样引人注目。欧莱雅北亚及中国公共事务总裁兰珍珍提出"美与文化密不可分"的观点,其"美之道"项目通过文化叙事提升品牌溢价力的实践,为国货品牌提供了借鉴。金芭蕾等老字号通过挖掘中式美学哲学,与消费者建立深层情感连接,这种"国魂"层面的文化输出,正成为中国品牌区别于欧美巨头的差异化优势。
线上线下融合(OMO)模式成为展会热议的焦点。当线上流量红利见顶,品牌开始从算法内卷回归用户心智;而线下实体则通过数智化赋能,被重新赋予体验、信任与即时满足的价值。"从销售场到体验场,从流量到留量",这一理念在实体渠道论坛中引发广泛共鸣。参会专家指出,未来成功的商业模式必然是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用线上数据能力赋能线下智慧体验,再以线下真实触感反哺线上信任背书。这种重构不仅推动零售业态进化,更让香妆行业成为其他领域的转型范本。
全球视野下,中国香妆产业正面临规则与标准的双重考验。知名经济学家马光远从宏观经济周期角度指出,贸易战2.0虽带来挑战,但产业链韧性将催生新均衡。欧盟《绿色新政》、美国MoCRA法案等国际规则的出台,则明确传递出信号:未来竞争是安全、环保、伦理等世界级标准的比拼。这倒逼中国品牌以"科技+文化"策略出海,从单纯卖货转向技术、品牌与文化的综合输出。展会现场,多家企业已展示通过合成生物技术、东方美学叙事等手段布局全球市场的实践。
这场盛会最终呈现的,是一个更成熟、自信的中国香妆产业形象。它不再焦虑于追逐风口,而是沉下心构建以科技为骨、文化为魂、用户价值为血液的核心价值体系。这种转型既是应对复杂国际环境的突围之策,也映射出中国经济从规模驱动向创新驱动、从世界工厂向世界品牌的深刻变革。当行业凝聚起"科技、品牌、共进"的共识,中国香妆的"黄金时代"或许正从这里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