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七十五载砥砺前行:中国石油以能源之力绘就国家富强新画卷

   时间:2025-09-25 18:45:40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是文明进步的重要基石。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生产与消费国,中国每年消耗石油7.56亿吨、天然气4260.5亿立方米,相当于每位公民年均消耗石油0.56吨。正是凭借高效稳定的能源供应体系,中国才能稳居全球制造业首位,并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市场。

9月25日,中国石油迎来成立75周年里程碑。这家国内最大的油气供应商,用七十余年奋斗历程诠释了“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初心使命。从单一油气生产到“油气热电氢”综合能源转型,从传统炼化向“炼化生精材”高端化工跨越,中国石油正以全新姿态参与全球能源竞争。

新中国成立初期,石油工业几乎从零起步。1949年全国原油产量仅12万吨,能源安全成为国家生存发展的命脉。随着玉门油矿解放和石油管理总局成立,中国石油工业开启集中统一管理新纪元。克拉玛依油田的发现、玉门石油基地的建成、川中石油会战的展开,标志着中国石油工业迈出坚实步伐。1959年松基3井喷出工业油流,大庆油田横空出世,“铁人”王进喜带领石油人用“人拉肩扛”的奋斗精神,铸就了“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

1978年,中国原油产量突破1亿吨,跻身世界产油大国行列。从克拉玛依到大庆,从辽河到华北,一场场石油会战夯实了中国工业化的能源根基。中国石油用行动证明,自己是共和国当之无愧的“工业血液”输送者。

改革开放为石油工业注入新动能。1988年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成立,推动企业向现代化制度转型。1998年集团公司重组,实现上下游一体化运营。面对全球市场,中国石油率先“走出去”,从1993年秘鲁项目起步,到苏丹、哈萨克斯坦、伊拉克等市场开拓,海外业务覆盖五大洲。“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亚-俄罗斯、中东、非洲、美洲和亚太五大油气合作区建成,四大跨国运输通道贯通,海外权益产量连续六年稳定在1亿吨以上,为国家能源安全构建多元保障。

进入新时代,中国石油锚定“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战略,肩负“能源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的使命。在油气保供方面,大庆油田持续稳产,长庆油田建成6500万吨级特大型油气田,西南油气田迈向500亿立方米战略大气区,玛湖10亿吨级砾岩油田和富满超深油田相继发现,形成“三个1亿吨”油气供应新格局。广东石化、塔里木乙烷制乙烯等项目投产,乙烯产能突破1000万吨,覆盖全国的2万座加油站为经济社会运转提供坚实支撑。

绿色转型成为发展新方向。中国石油将新能源纳入主营业务,实施“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转型”三步走战略。从松辽盆地风光发电到环渤海湾地热开发,从玉门油田“绿氢”基地到全国综合能源服务站,传统油气生产商正加速向综合性能源公司转型。2024年新能源供应占比达7%,可控核聚变等未来能源技术布局更显战略眼光。

科技创新领域,中国石油聚焦深地油气、页岩革命等国家战略需求。今年初,深地塔科1井钻探突破万米,全球首次在陆地万米深层发现油气显示,标志着我国深地勘探技术跻身世界前列。在数字化转型中,3000亿参数“昆仑大模型”赋能全产业链,智慧油田、智能炼厂、智慧销售重塑行业生态。

作为央企,中国石油始终践行社会责任。在抗震救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冲锋在前,十年“旭航”助学计划惠及万千学子,百亿帮扶资金助力地方发展,石油志愿者活跃在各大国际赛事服务一线,用行动诠释“党的中国石油、国家的中国石油、人民的中国石油”的深刻内涵。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