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从细节到全局:汽车门把手强制标准出台,筑牢出行安全防线

   时间:2025-09-25 18:10:41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近日发布《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对这一强制性国家标准的意见。此次拟将汽车门把手纳入强制标准管理范围,标志着我国首次针对这类汽车“小部件”制定技术规范,被业界视为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长期以来,汽车门把手因缺乏统一标准而存在诸多安全隐患。作为用户日常频繁接触的部件,门把手在急刹车时突然弹开、冬季结冰无法开启、隐藏式设计因故障无法弹出等问题时有发生。这些看似微小的缺陷,往往在关键时刻引发严重安全事故。据行业统计,近年来因门把手故障导致的交通事故呈上升趋势,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征求意见稿针对这些痛点,从性能指标、安全设计等方面构建了完整的技术框架。特别针对电动隐藏式车门把手等新技术应用,标准明确要求提升产品安全性。规定每个车门(尾门除外)必须配备具有机械释放功能的把手,确保在锁止状态下发生碰撞或动力电池热失控等事故时,非碰撞侧车门无需工具即可通过外把手开启。同时要求把手操作空间不小于60mm×20mm×25mm,保障紧急情况下的操作便利性。

这些技术要求不仅解决了日常使用中的操作难题,更从设计源头建立了事故预防和应急救援的双重保障机制。标准要求车企在产品研发初期就将安全性能作为核心考量,避免因追求外观创新而忽视基本安全要求。

新标准的出台对汽车产业链产生深远影响。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曾公开指出,部分隐藏式门把手设计存在重量过大、密封性差、碰撞时无法开启等安全隐患,认为风阻减少带来的收益远不足以抵消安全风险。这种观点与行业共识形成呼应,反映出标准制定的必要性。

行业专家分析,该标准将带来多方面变革。首先,强制配备机械释放功能把手的要求,确保了车辆在紧急情况下的逃生通道;其次,填补了新型门把手安全规范的空白,引导行业在科技感与安全性之间找到平衡点;最后,明确的结构要求将规范技术研发方向,统一安全设计基准,从源头消除设计缺陷引发的风险。

随着征求意见稿的完善和实施,消费者选车时将新增重要参考指标,车企也需在新车设计中提前布局。这场由“小部件”引发的安全革命,正在推动汽车产业向更安全、更规范的方向发展,为消费者构建更加可靠的出行环境。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