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ETF市场迎来里程碑时刻。根据Wind最新统计,截至9月22日,全市场债券ETF数量已增至53只,总规模突破6000亿元大关,达到6074.48亿元,较年初激增超4000亿元,增幅超过200%。这一增长态势在7月突破5000亿元后,仅用不到两个月便再破6000亿元关口,创下历史新高。
驱动规模跃升的核心因素在于新发产品与存量产品的双重发力。今年以来,以基金成立日为统计口径,共有32只ETF完成发行,募集规模达914.83亿份。其中,第二批14只科创债ETF成为关键推手。9月18日披露的数据显示,这批产品合计募集407.86亿元,兴业科创债ETF以30亿元满额发行,其余13只均贴近发行上限。与此同时,国债ETF与可转债ETF持续获得资金青睐,博时基金旗下可转债ETF规模从年初的380亿元攀升至9月19日的近600亿元,30年国债ETF规模更从30亿元增至200亿元;鹏扬基金旗下同类产品规模也从64.20亿元跃升至308.42亿元。
市场结构的优化同样显著。百亿级债券ETF数量从年初的5只激增至25只,博时基金可转债ETF与海富通基金中证短融ETF规模均超500亿元,富国基金中债7-10年政策性金融债ETF以450亿元规模位列第三。这种扩容不仅体现在规模上,更反映在产品品类的丰富度——除可转债ETF外,信用债与利率债ETF已覆盖交易所主要品类,利率债ETF更是实现了0-3年、1-5年、7-10年、30年等全期限段覆盖。
支撑这一增长的底层逻辑在于产品创新与制度完善的双重突破。过去,债券ETF市场长期面临产品覆盖面不足、长久期品种缺失、综合性信用债工具匮乏等痛点,但近两年创新产品密集落地,逐步填补空白。交易机制方面,基准做市业务为产品创新奠定基础,多数利率债ETF已被纳入质押范围,信用债ETF质押资格也在推进中;“T+0”交易制度与跨市场申赎机制的完善,进一步提升了流动性和投资便利性。
对比海外市场,国内债券ETF仍存在显著发展空间。中信证券研报显示,境内债券指数基金(剔除同业存单)在纯债型基金中的规模占比约15%,其中ETF占比仅34%,而美国市场这两项数据均超过40%和60%。中金公司研报则指出,国内债券ETF在综合债券、绿色债券、央企主题等细分领域仍属空白,海外成熟市场常见的高收益债券ETF、全球策略ETF、另类策略ETF等创新品类尚未布局。
机构普遍认为,在发行人扩容、产品种类丰富、投资者结构多元化的协同作用下,债券ETF市场有望延续增长势头。其透明度高、工具属性强、费率优势显著的特点,在利率低位环境下更具吸引力,而交易机制的持续完善将持续释放市场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