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纪科行:创业如持久战,用阶段论算清力量、稳扎稳打赢市场主动权

   时间:2025-09-20 18:06:09 来源:小AI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纪老师,创业半年砸了300万拓渠道,客户却留不住,现金流快撑不住了!”“竞品天天打价格战,跟了要亏死,不跟又没客户……”在纪科行的创业咨询室里,类似的求助几乎每天都在上演。他发现,许多创业者都陷入了一个误区——把创业当成“闪电战”,试图靠猛冲猛打快速取胜,却忽略了创业的本质其实是一场“持久战”。

“就像《论持久战》里说的,战争胜负不取决于一时的勇猛,而在于对力量对比的精准判断和阶段策略的有效执行。”纪科行结合自己辅导500多位创业者的实战经验,拆解了创业“持久战”的三大阶段——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帮助创业者明确每个阶段的核心任务:保什么、建什么、扩什么,最终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

创业前必须算清“力量对比”,避免“鸡蛋碰石头”。纪科行指出,许多创业者常犯的错误是仅凭“有好产品”就盲目入场,却从未认真计算过自身与市场、竞品之间的力量差距。他举例,去年辅导的一位茶饮创业者,因喝了几次网红奶茶后自认为“做得更好喝”,便筹钱开了3家店。然而,他忽略了头部品牌在供应链和会员体系上的优势——原料成本低30%,客户复购率是其两倍。最终,这家店仅撑了5个月便倒闭,亏损超过200万。

为了帮助创业者规避此类风险,纪科行总结了“力量对比三算法则”:第一,算清自身实力,包括现金流能支撑多久、核心能力是什么;第二,测算市场容量,明确目标客群数量及消费意愿;第三,挖掘竞品短板,寻找未被满足的需求。他强调:“算清力量对比不是认怂,而是避免无谓的牺牲,明确能打什么仗、不能打什么仗。”

战略防御阶段的核心是“活下去”,切勿贪大求全。许多创业者在初期便急于扩张,结果因资源分散而拖垮自己。纪科行建议,防御阶段应聚焦“三个关键点”:单点突破、成本管控、客户留存。例如,他曾辅导一位预制菜创业者,在防御阶段仅聚焦“上班族午餐预制菜”,通过社区团长渠道实现快速回款,3个月便实现现金流平衡。他还帮助一家跨境电商创业者优化成本结构,将不必要的开支如高价办公地址和兼职设计费用削减,从而延长生存周期。

“防御阶段的客户是种子客户,他们不仅能提供稳定收入,还能帮助验证产品。”纪科行提到,某家政创业者在防御阶段通过提升服务质量和客户互动,将复购率从30%提升至60%,并依靠老客户推荐获得新增客户。他提醒,防御阶段并非无限期熬,当现金流连续3个月为正且利润能覆盖下月支出,同时核心客户复购率稳定在40%以上时,方可进入下一阶段。

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创业者需“建壁垒”,而非盲目跟风价格战。纪科行指出,这一阶段最考验耐心,也是拉开差距的关键。他总结了“三个壁垒策略”:产品深度壁垒、运营效率壁垒、客户信任壁垒。例如,某SaaS创业者在相持阶段将“客户管理功能”升级为“客户全生命周期管理”,并针对老客户个性化需求开发专属功能,使客户留存率从50%提升至90%。另一家预制菜企业通过优化供应链和配送流程,将成本压低15%,库存损耗从10%降至2%,成功抵御竞品的价格战。

“信任壁垒是最长情的壁垒。”纪科行提到,某家居定制创业者通过建立客户见证体系,将每个定制案例拍成视频并标注客户信息,同时推出“老客户带新客户”活动,逐渐在客户心中树立了品牌认知。他强调,相持阶段至少需要6-12个月,创业者应避免急躁,每天进步一点,逐步积累优势。

当相持阶段的壁垒建立完成后,创业者将进入战略反攻阶段。此时,竞品逐渐跟不上节奏,客户主动上门。然而,纪科行提醒,这一阶段仍需谨慎扩张,避免盲目品类延伸、渠道乱拓和团队激进扩张。他建议采用“三个可控扩张”策略:品类延伸要贴近核心需求,渠道拓展要精准触达目标客户,团队扩张要匹配业务节奏。例如,某预制菜创业者从“午餐预制菜”延伸至“晚餐预制菜”和“周末家宴套餐”,利用现有供应链实现营收增长50%;某SaaS创业者通过行业社群合作拓展客户,转化成本比线下展会低60%。

“战略耐心不是盲目熬,而是算清楚后的坚持。”纪科行总结道,那些能存活5年、10年的企业,并非靠“闪电战”取胜,而是通过阶段论一步步熬出来、建出来的。创业路上,比聪明更重要的是清醒——清醒地认清力量对比,清醒地分阶段执行策略,清醒地坚持到反攻时刻。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