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重要的摩托车生产与出口国,中国摩托车产业在2024年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据行业统计,当年全国摩托车工业总产值突破1324.9亿元,燃油摩托车出口量达1449.89万辆,占据全球约22%的市场份额。在产业布局上,广东、重庆、江浙、鲁豫四大区域形成了核心制造集群,其中粤渝两地企业在出口领域表现尤为突出。
中国摩托车商会最新发布的产业报告显示,重庆隆鑫以157.29万辆的出口量、10.5亿美元的出口额荣登行业榜首,同比增长28.64%。这家总部设在山城的企业,在出口规模上超越了传统龙头大长江集团。后者虽以95.22万辆的出口量位居次席,但其国内市场销量仍保持领先地位,作为铃木摩托在华最大合作伙伴,其产品线同时涵盖豪爵自有品牌与铃木合资车型。
广东军团在出口十强中占据四席,形成显著区域优势。江门大冶以74.94万辆的出口量位列第三,同比增长35.66%;广州豪进则以62.6万辆的业绩紧随其后,增幅达68.38%。同属江门的珠峰摩托以48.08万辆的出口量、51%的增速跻身第七,展现出强劲发展势头。这种产业集聚效应使广东成为除重庆外最主要的出口基地。
重庆产业集群同样表现不俗,除领跑的隆鑫外,宗申摩托以60.98万辆的出口量位居第五,同比增长23.68%。值得关注的是,这两家渝企于2024年完成战略重组,合并后出口总量接近220万辆。老牌企业银翔摩托以60.19万辆的业绩位列第六,同比增幅达44.1%。力帆实业与重庆润通分别以33.29万辆和29.84万辆的出口量,占据第九、十位。
长三角地区唯一入围十强的是新大洲本田,这家苏州企业依托本田品牌技术,2024年实现43.45万辆的出口量,同比增长22.36%。虽然出口数量不及粤渝企业,但其产品定位与利润水平具有独特优势。
从地域分布看,十强企业中重庆占据五席,广东占据四席,形成双核驱动格局。但若以出口金额为衡量标准,产业格局将发生显著变化。由于我国摩托车出口以中低端产品为主,80%以上销往亚非拉市场,导致数量与收入存在明显差异。
以出口金额计,浙江企业展现出强劲竞争力。春风动力虽未进入出口量十强,却以12.43亿美元的出口额位居榜首,超越隆鑫的10.5亿美元。钱江摩托同样以3.6亿美元的出口额跻身收入榜第七位。这种反差折射出我国摩托车产业的结构性特征:中低端市场依赖规模效应,高端市场则需技术突破。
当前全球中高端摩托车市场仍由日美德意等国品牌主导,国内企业要在巩固中低端优势的同时,加快向高端领域进军。这种转型不仅关乎企业竞争力提升,更是推动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