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AI)技术的快速发展正重塑全球投资格局,中国A股市场的AI主题基金成为2025年资本市场的焦点。随着AI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芯片、算法、应用等细分领域迎来爆发式增长,相关主题基金年内表现亮眼。据统计,截至9月16日,中证人工智能主题指数年内涨幅超过60%,带动多只AI主题基金净值攀升,其中部分产品凭借精准的布局和专业的团队管理脱颖而出。
在AI主题基金的激烈竞争中,量化投资能力成为区分业绩的关键因素。以华夏基金旗下的人工智能AIETF(515070)为例,该基金自2019年成立以来,已成为AI投资领域的标杆产品。截至2025年9月15日,其年内回报率达59.89%,近一年回报率高达132.89%,成立以来累计回报85.03%。这一成绩的取得,与其基金经理李俊的量化背景密不可分。李俊拥有法律与金融复合背景,早年从事证券合规工作,2008年加入华夏基金后深耕量化投资领域,至今已有17年从业经验。在管理AIETF过程中,他通过构建动态算法模型,对大数据、云计算等高波动性标的进行精准权重调整,有效捕捉了寒武纪、科大讯飞等龙头企业的成长红利。
李俊的量化管理策略在2024-2025年AI芯片周期中表现尤为突出。面对算力需求激增和国产化替代的市场机遇,他通过数据驱动的配置策略,提前布局中际旭创等核心标的,使基金回报率显著跑赢大盘。这种将量化工具视为“AI大脑”的决策模式,不仅过滤了市场噪音,更实现了可持续的超额收益。业内人士指出,AI主题指数涉及多维度技术标的,传统主观判断难以应对数据爆炸的挑战,而量化模型能够通过历史回测和实时监控,优化持仓结构并控制回撤风险。
在科创板领域,华宝基金推出的科创人工智能ETF同样引人注目。该基金成立于2025年,聚焦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指数,截至9月15日年内回报率达23.5%。其重仓的中芯国际、寒武纪等科创“独角兽”企业,在估值修复过程中贡献了主要收益。基金经理丰晨成的CFA资格与量化经验,为产品管理提供了双重保障。自2009年加入华宝基金以来,他先后担任数量分析师、投资经理等职务,管理过上证180价值ETF等多只指数产品。在科创板AI股普遍具有高研发投入和政策敏感性的背景下,丰晨成通过优化持仓分散度,有效规避了单一芯片股的“黑天鹅”风险。
丰晨成的投资逻辑体现了CFA框架与量化技术的深度融合。在2025年“东数西算”政策扩展的背景下,他提前布局AI下游应用领域,推动基金从被动跟踪转向主动引领。这种转变源于其对风险调整后收益的严格把控——通过数量分析工具,基金能够在保持高贝塔特性的同时,控制组合波动率。数据显示,具有量化或科技研究背景的基金经理,其管理的AI主题产品业绩分化度明显低于其他类型管理者,这印证了专业背景对复杂科技赛道投资的重要性。
从行业层面看,AI基金经理的专业构成正呈现明显特征。据统计,在头部AI主题基金中,拥有量化投资或科技研究背景的经理占比超过80%。这种趋势与AI投资的核心痛点高度相关:当市场面临数据爆炸和技术迭代加速时,算法决策的效率远高于人工判断。例如,在2025年AI算力短缺阶段,具备量化能力的经理通过历史回测模型,优先配置了净资产收益率(ROE)突出的产业链环节,而缺乏相关经验的管理者则容易在主题轮动中滞后。这种专业壁垒的形成,正在重塑AI主题基金的竞争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