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背靠海信的纳真科技赴港IPO,光模块赛道崛起,4年估值飙升超12倍

   时间:2025-09-29 19:07:02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当AI生成的创意视频刷屏社交媒体时,很少有人会关注到支撑这场技术革命的底层基础设施。在数据洪流奔涌的背后,光通信模块如同神经突触般完成着电光转换,确保每比特数据都能以光速穿越全球网络。这场由AI驱动的算力革命,正将光通信产业推向聚光灯下。

全球光通信龙头纳真科技近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这家背靠海信集团的隐形冠军终于揭开面纱。作为海信系第六家上市公司,其IPO进程折射出中国光通信产业的崛起轨迹。2003年海信宽带(纳真科技前身)成立时,光通信还是小众赛道,如今已成长为千亿级市场。

招股书显示,海信集团通过多层控股持有纳真科技48.61%股份。这家年营收超50亿元的企业,在IPO前夜完成关键融资:2025年7月,海信全资子公司世纪金隆与三家厦门私募以14.56-14.60港元/股的价格入股,使公司估值从2021年的8亿元飙升至107亿元。这种四年12倍的估值跃升,既源于全球光模块市场46.64%的年增速,也暗含资本对技术迭代的强烈预期。

在800G向1.6T升级的关键窗口期,纳真科技的技术路线图显现出独特优势。作为国内首批量产800G模块、交付1.6T样品的厂商,其研发重心已转向3.2T产品。这种技术领先性在市场份额上得到验证:2024年全球CR5中,中际旭创(18.1%)、新易盛(6.8%)、光迅科技(5.3%)与纳真科技(2.9%)包揽前四,形成中国军团对海外厂商的全面压制。

但技术红利尚未完全转化为财务表现。2022-2024年,纳真科技营收在50亿元上下波动,净利润却从4.29亿元骤降至8949万元。2025年上半年的业绩反转颇具争议:5.1亿元净利润中,3.53亿元来自出售青岛兴航股权。这家贡献过六年累计3亿元利润的子公司,在IPO前夕被剥离,引发市场对盈利质量的质疑。

更深层的挑战来自成本结构。尽管数通光模块均价三年间从122元飙升至482元,但2025年上半年该业务毛利率仍下滑至22.6%。招股书揭示,原材料成本占销售收入的81.3%,其中光芯片占比最高。这种"量价齐升却毛利下滑"的悖论,暴露出产业链上游的瓶颈。

纳真科技的应对策略颇具野心:计划将IPO募资投向光芯片研发与扩产。2025年第三季度刚完成的10亿元光芯片募资,将用于2027年投产的高端激光芯片项目。但现实困境在于,当前光芯片业务营收占比仅0.4%,毛利率为-38.5%。这种"赔本扩产"的逻辑,建立在25G以上光芯片国产化率仅4%的市场预期上。

海外市场成为另一个突破口。当前纳真科技海外营收占比不足30%,与中际旭创、新易盛70%-90%的海外占比形成鲜明对比。招股书透露,募资将用于建立海外销售网络和战略收购。这种转向迫在眉睫:2025年上半年,竞争对手综合毛利率达39%-47%,而纳真科技仅为18.7%。

财务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现金及等价物7.74亿元,与7.72亿元的有息负债几乎持平。这种紧平衡状态,使得港股IPO成为关乎企业命运的资本战役。当AI算力需求以每年50%的速度增长时,光通信厂商的产能扩张与成本控制,正在书写新的产业竞争法则。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