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ST东通财务造假欺诈发行触红线,六万股民投资受损,资本市场治理待加强

   时间:2025-09-15 02:39:44 来源:壹只灰鸽子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日,*ST东通(东方通)因连续财务造假与欺诈发行行为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其退市风险陡然升级,引发资本市场高度关注。这场由企业治理失序引发的危机,不仅让六万名投资者面临血本无归的风险,更暴露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与监管惩处的深层矛盾。

作为国产中间件领域的昔日领军者,东方通曾以技术优势占据国内三成市场份额,与IBM、Oracle等国际巨头正面竞争。2014年登陆创业板后,公司更以“中间件第一股”的身份成为资本市场的明星企业。然而,2016年的一次关键收购彻底改变了公司命运——网络安全公司泰策科技被纳入麾下,原实控人黄永军借此逐步掌控东方通,并取代创始人张齐春成为新任董事长。

控制权更迭后,东方通开启激进扩张模式,但战略失焦与治理漏洞逐渐显现。证监会调查显示,2019年至2022年间,公司通过泰策科技等平台系统性虚增营收,累计金额达4.2亿元。尽管造假规模不及部分历史大案,但其长达四年的持续操作已触碰创业板强制退市红线。更严重的是,公司2023年基于虚假财报完成的22亿元非公开发行融资,涉嫌构成欺诈发行,直接挑战监管底线。

面对证监会的2.7亿元罚单,市场普遍认为违规成本过低。对比其融资金额,行政处罚的震慑力明显不足,这再次引发关于“资本市场违法成本是否过低”的争议。投资者群体中,质疑声此起彼伏:仅靠行政处罚能否遏制后来者?是否应启动刑事追责程序?

从企业运营轨迹看,东方通的堕落并非偶然。黄永军时代,公司频繁通过并购推动业务转型,但整合效果欠佳。以泰策科技为例,该平台在完成财务造假任务后迅速被折价出售,试图抹除违规痕迹,却最终难逃监管审查。这种“短期操作+掩盖痕迹”的模式,折射出部分上市公司在业绩压力与战略迷失下的道德风险。

投资者成为这场危机的最大受害者。调查结果公布前,东方通股价曾出现异常上涨,部分投资者误判形势加仓抄底,结果遭遇真相揭露后的股价暴跌。尽管后续可能启动民事赔偿程序,但漫长的司法流程与不确定的赔偿比例,让普通股民的维权之路充满坎坷。

东方通的案例为资本市场敲响警钟:无论企业过往多么辉煌,一旦治理结构崩坏、内部控制失效,崩塌只是时间问题。对于监管层而言,如何在“零容忍”态度下完善投资者保护机制,仍是亟待解决的课题。而对投资者来说,选择标的时更需警惕企业治理风险——毕竟,任何挑战规则的行为,最终买单的往往是市场中最弱势的群体。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