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结算”)正式发布《公募基金行业机构投资者直销服务平台(FISP)运作管理办法》,标志着这一由证监会授权建设的行业性数字化服务平台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根据规定,该管理办法将于2025年9月5日起正式生效,并设置一年过渡期至2026年9月4日,以确保行业平稳过渡。
作为公募基金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基础设施,FISP平台旨在通过统一业务标准和技术接口,为机构投资者提供覆盖开户、交易、对账等全流程的标准化、自动化服务。据中国结算相关负责人介绍,平台将彻底改变传统直销业务中“多头对接、重复操作”的模式,机构投资者仅需通过中国结算完成一次开户和协议签署,即可直投全市场公募产品,申购赎回指令实现秒级传输。
“过去机构投资者在不同基金公司开户需要重复提交纸质材料,流程繁琐且效率低下。”某中型基金公司技术总监指出,“FISP平台通过电子化直联模式,将开户资料流转时间从数天缩短至分钟级,同时提供一站式对账服务,极大减轻了运营压力。”据测算,平台全面推广后,行业整体直销运营成本有望降低30%以上。
目前,行业对FISP平台的接入呈现积极态势。记者从多家基金公司获悉,已有超过20家机构完成系统对接并投入使用,约80家公司正在进行技术改造。某大型基金公司透露,其已将FISP系统深度整合至机构投资平台,实现“开户-交易-清算”的全链条自动化处理,预计每年可节省数百万元的运营成本。
对于中小基金公司而言,FISP平台更被视为突破渠道依赖、构建直销能力的重要契机。“平台消除了我们在系统建设上的差距,让我们能将更多资源投向投研等核心领域。”某新兴基金公司市场部负责人表示。数据显示,接入平台的机构投资者中,超过60%为保险资金、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这与平台设计的“支持中长期资金入市”目标高度契合。
从行业层面看,FISP平台的推出正推动公募基金销售模式发生深刻变革。传统以银行、第三方销售机构为主的渠道格局,逐渐向“直销+渠道”双轮驱动转型。某头部基金公司电商部总经理分析称:“平台通过技术赋能降低了直销门槛,未来机构直销业务占比有望从目前的15%提升至30%以上。”
在风险控制方面,FISP平台的全流程电子化设计也展现出显著优势。传统模式下,纸质单据的传递和人工核对容易产生操作风险,而平台通过系统直联和自动化校验,将差错率控制在万分之一以下。“所有交易指令都经过双重加密和实时留痕,符合监管对机构投资者交易的合规要求。”中国结算技术专家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FISP平台的建设并非一蹴而就。根据过渡期安排,中国结算将持续优化平台功能,包括增加跨境投资支持、完善多币种交易模块等。多家基金公司建议,未来可进一步拓展平台的数据分析功能,为机构投资者提供更精准的持仓分析和组合优化建议。
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入,公募基金行业正迎来服务模式和竞争格局的重塑。FISP平台作为行业“新基建”的核心组成部分,不仅为机构投资者提供了高效便捷的交易通道,更通过技术赋能推动行业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正如某基金公司高管所言:“这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行业服务理念的革新——从被动适应渠道到主动构建直销能力,公募基金正在书写新的发展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