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知名企业家罗永浩与餐饮品牌西贝之间因预制菜问题引发的舆论风波,随着新华社相关文章发布及预制菜国家标准即将出台而暂告段落。这场持续数日的争议,不仅将预制菜行业推向公众视野,更引发了关于消费者知情权的广泛讨论。
事件的起因源于罗永浩连续多日通过社交媒体发声,直指西贝餐饮存在使用预制菜却未明确告知消费者的问题。他指出,部分餐厅以现炒现做为宣传噱头,实际使用的却是速冻、冷藏食材,这种行为涉嫌侵犯消费者知情权。罗永浩的言论迅速引发网友热议,相关话题多次登上热搜榜。
面对质疑,西贝创始人贾国龙曾公开回应,表示将通过法律途径维护品牌声誉,并晒出餐厅后厨照片及食材采购清单,强调"西贝绝非预制菜"。为证明自身清白,西贝旗下多家门店推出"透明厨房"计划,允许顾客现场观看菜品制作过程,甚至推出以罗永浩名字命名的特色菜单,试图化解舆论危机。
然而,媒体调查发现,西贝部分门店使用的食材确实存在长期冷藏的情况。例如,其儿童餐中使用的西兰花保质期长达24个月,这一发现引发了宝妈群体的强烈不满。有消费者表示:"给孩子吃的食物保质期这么长,怎么能让人放心?"法律界人士指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经营者有义务真实、全面地告知商品或服务的真实情况。
9月13日,新华社发布题为《不怕你预制,怕你不告诉我》的评论文章,明确指出"预制菜本身并非问题,隐瞒使用预制菜才是关键"。文章强调,部分商家以预制菜冒充现炒菜品并收取高价的行为,已构成对消费者权益的侵害。文章同时呼吁,应尽快建立预制菜使用告知制度,要求餐饮企业在显著位置标注菜品制作方式,并为消费者提供投诉渠道。
据知情人士透露,国家相关部门正在起草预制菜行业标准,预计将于近期公示。该标准将对预制菜的定义、分类、标识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为行业规范发展提供依据。法律专家表示,新规出台后,餐饮企业若未如实告知预制菜使用情况,可能面临行政处罚。
随着官方表态和行业标准即将落地,罗永浩于13日晚间通过社交媒体宣布"单方面停战",表示将关注预制菜国标实施情况,并称"要回归主业"。截至发稿时,贾国龙及西贝方面尚未对此作出进一步回应。这场由预制菜引发的舆论风波,暂时画上了休止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