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围绕预制菜使用争议,罗永浩与西贝创始人贾国龙之间的舆论交锋引发广泛关注。这场始于消费者知情权讨论的争议,随着新华社发布专题文章及预制菜国家标准即将出台,逐渐进入尾声。
事件的导火索源于罗永浩连续多日公开质疑西贝餐厅使用预制菜。他指出,部分餐饮企业以现做现炒为宣传噱头,实际使用速冻、冷藏食材加工,涉嫌侵犯消费者知情权。这一观点迅速在网络引发热议,不少消费者表示曾遭遇类似情况,对餐饮行业的透明度提出质疑。
面对质疑,西贝创始人贾国龙通过社交媒体回应,宣布将起诉罗永浩,并公开了餐厅后厨操作流程及食材采购记录。为证明清白,西贝旗下多家门店推出“透明厨房”计划,允许顾客实时观看菜品制作过程,甚至推出以罗永浩名字命名的“罗永浩菜单”,强调所有菜品均为现场加工。
然而,媒体调查发现,西贝部分菜品使用的食材存在长期保质期问题。例如,儿童餐中的西兰花等蔬菜采用速冻工艺,保质期长达24个月。这一发现引发宝妈群体不满,认为长期储存的食材可能影响营养价值,要求餐饮企业明确标注食材信息。
9月13日,新华社发布题为《不怕你预制,怕你不告诉我》的评论文章,直指预制菜行业乱象。文章强调,消费者有权知晓菜品是否为预制加工,商家以现做名义收取高价却使用预制食材的行为,涉嫌欺诈。文章呼吁建立预制菜告知制度,要求餐饮企业在菜单或用餐区域明确标注预制菜使用情况。
法律界人士对此表示支持。多位律师指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经营者有义务向消费者提供商品的真实信息。若餐饮企业故意隐瞒预制菜使用情况,可能面临行政处罚及民事赔偿。建议企业建立预制菜使用公示制度,并开通消费者申诉渠道。
随着舆论发酵,预制菜国家标准进入公示阶段。该标准拟对预制菜定义、分类、标签标识等作出明确规定,要求企业必须在包装或菜单上标注“预制菜”字样。这一进展被视为行业规范化的重要一步。
9月13日晚,罗永浩通过社交媒体宣布“单方面停战”,表示预制菜争议已告一段落,期待国家标准尽快实施。他同时转发新华社文章,强调“消费者知情权不容侵犯”。截至目前,贾国龙及西贝方面未对此作出进一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