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行业近期因“预制菜争议”引发广泛关注,西贝莜面村创始人贾国龙在接受采访时透露,受知名主播罗永浩公开质疑“使用预制菜”影响,西贝全国门店营业额出现大幅下滑。据统计,9月10日至11日期间,西贝累计损失超200万元,12日单日损失预计达200万至300万元。这场风波不仅暴露了消费者对预制菜概念的认知差异,更凸显了餐饮业工业化进程中标准缺失的问题。
贾国龙坦言,自罗永浩9月10日发布质疑视频后,西贝客流量骤减,成都万象城店等标杆门店客流下降约10%,单店日营收损失超2000元。网络上“西贝用预制菜欺骗消费者”的言论持续发酵,使他陷入“自证清白”的困境。“我现在每天都在解释,但越解释争议越大。”他无奈表示。
为应对危机,西贝推出三项举措:一是在全国门店公示“罗永浩消费清单”,详细说明13道争议菜品的制作流程;二是邀请媒体与消费者代表参观中央厨房,直播食材加工过程;三是悬赏10万元征集预制菜证据,并承诺“若证实使用预制菜,愿承担法律责任”。贾国龙强调:“生意可以不做,但必须说清楚真相。”
争议的核心在于“预制菜”的定义。贾国龙指出,餐饮业普遍使用预制工艺,如净菜切配、肉类腌制、汤底预煮等,但这些属于标准化流程,并非成品预制菜。他以西贝招牌菜“大骨棒”为例,说明该菜品虽提前炖煮,但需在门店二次加工并现煮出餐,符合国家“现制现售”标准。
然而,罗永浩在直播中展示的“小牛焖饭牛肉包”产品图显示,该2.5公斤装半成品标注“堂食袋装、非直接食用”,需门店拆袋加热后上桌。罗永浩据此质疑:“这难道不是预制菜?”对此,贾国龙回应称,该产品为西贝2024年已关停的快餐品牌“小牛焖饭与拌面”的尾货,2025年5月起已全面停止使用预制菜品类。
根据市场监管总局2024年发布的《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的通知》,预制菜需在工厂完成全流程加工并封装,仅需简单加热即可食用。但消费者普遍将“非现做”菜品均视为预制菜,这种认知差异成为争议根源。贾国龙承认:“行业标准与消费者认知存在脱节,这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罗永浩在直播中建议餐饮企业“堂食不做预制菜,或明确标注”,并点赞老乡鸡“现做与预制菜分栏公示”的做法。数据显示,老乡鸡通过透明化运营,消费者满意度提升23%。反观西贝,其曾大力推广的“贾国龙功夫菜”预制菜项目因市场反馈不佳,已于2024年收缩,2025年全面退出门店。
贾国龙透露,此次危机暴露了餐饮业两大痛点:一是国家标准与消费者认知脱节,二是企业透明化程度不足。他表示,西贝正参与制定《餐饮业预制工艺应用规范》,拟将菜品按加工深度划分为“初级预加工”“半成品复热”“成品预制”三级,并强制公示。“工业化是趋势,但需建立分级标准。”他说。
截至9月13日,西贝股价单周下跌12%,但门店客流已现回暖迹象。贾国龙表示,未来将把“透明厨房”作为核心战略:“顾客有权知道他们吃的是什么,这是餐饮业的底线。”这场风波或许将推动中国餐饮业工业化进程的规范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