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关于预制菜的争论,让西贝餐饮与知名企业家罗永浩陷入舆论漩涡。这场风波不仅引发消费者对餐饮行业透明度的关注,更促使多位餐饮业大佬公开表态。
事件起因于罗永浩9月10日发布的一条微博。他直言在西贝就餐时发现"几乎全是预制菜",且价格昂贵,呼吁国家立法要求餐饮企业标注预制菜使用情况。这条言论迅速点燃网络讨论,将预制菜这个长期存在却鲜少被公开讨论的话题推上风口浪尖。
西贝创始人贾国龙次日强硬回应,否认旗下门店使用预制菜,并表示将通过法律途径维护企业声誉。他特别指出,消费者对预制菜存在误解,真正的预制菜需要经过工厂完全加工、封装后运输到门店,而西贝仅使用部分预制工艺,这与预制菜有本质区别。
这场争论很快演变为行业事件。9月12日,贾国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受舆论影响,西贝单日营业额骤降超百万元,他将其称为企业创立以来最大的外部危机。尽管内部存在不同声音,但贾国龙坚持要通过法律手段澄清事实,并公开13道菜品的制作流程,同时开放后厨供消费者参观。
罗永浩则通过连续转发和评论持续发声。他质疑西贝对预制菜的定义,认为企业应当明确标注菜品加工方式。在9月12日晚间的直播中,他重申不反对预制菜本身,但强调消费者有权知道所购食品的加工过程,并建议西贝要么停止在堂食中使用预制菜,要么明确告知消费者。
餐饮行业内部出现明显分化。巴奴火锅、吉祥馄饨等品牌创始人公开声援西贝,认为应当保护企业创新空间。但胖东来集团创始人于东来的态度出现转折,其在发布支持西贝的言论后,迅速删除相关内容并将社交账号设为私密,引发外界诸多猜测。
这场争论暴露出餐饮行业长期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有消费者指出,当前餐饮市场对预制菜缺乏统一定义,企业往往通过模糊表述规避责任。食品行业专家表示,冷冻锁鲜技术本身是安全的,但消费者有权知道所购食品的加工深度和新鲜程度。
随着事件持续发酵,多个餐饮品牌开始重新审视自身的菜品标注方式。这场由一条微博引发的行业震荡,或将推动中国餐饮业在信息透明化方面迈出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