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在外企担任中层管理的女性最近与老同学聚会时,意外发现两个曾在互联网大厂担任总监的朋友正面临职业困境。这两位女性此前年薪均超过百万,如今却连月薪过万的工作都难以寻觅。这个现象让她意识到,即便自己目前工作稳定,但公司已发出业务收缩信号,裁员风险随时可能降临。与此同时,丈夫的工作稳定性也存疑,双重压力下,家庭经济安全成为首要考量。
这对夫妻经过盘点发现,尽管手头有500万元积蓄,但考虑到孩子教育、日常开销及社保支出,这笔钱难以支撑长期无收入状态。按照当前每年至少20万元的家庭支出计算,若两人同时失业,仅社保缴纳每年就需4-5万元。经过审慎规划,他们决定将资金分为两部分:300万元配置于银行存款、货币基金及低风险理财产品,确保未来15年基本生活无忧;剩余200万元则投入香港分红储蓄险,为养老生活提供持续现金流。
根据保险方案测算,若每年投入5.6万美元、连续5年缴纳,总保费约200万元人民币。从客户58岁起,每年可提取3.7万美元(约26万元人民币),相当于每月2万元收入。若持续领取至90岁,累计提取金额将达122.1万美元(约870万元人民币),此时保单剩余价值预计仍有75.9万美元(约541万元人民币)。这笔资金既可保障夫妻晚年生活,也可作为遗产传承给子女。
选择香港分红储蓄险的核心原因在于其三大特性:首先,资金安全性与银行相当,受严格监管且长期持有可保本金无损;其次,通过全球资产配置实现长期增值,预期复利达6%左右,折合单利约10%;最后,资金使用灵活,保单价值超过总保费后,既可随时部分提取,也可设定每年固定领取金额,未提取部分继续增值。这种"进可攻、退可守"的特性,恰好满足中年家庭对风险控制与收益平衡的需求。
当前经济环境下,类似的中年职场危机并非个例。某人力资源机构调研显示,35岁以上求职者平均面试通过率较30岁以下群体低42%,其中互联网、金融等行业高管岗位竞争尤为激烈。在此背景下,如何通过合理资产配置构建安全垫,成为许多家庭的核心课题。香港保险业内人士指出,分红储蓄险因其"保底+浮动"收益结构,正受到越来越多中高净值人群的关注,2024年相关产品内地客户投保量同比增长37%。
对于有跨境资产配置需求的家庭,专业人士建议重点关注三个方面:一是选择历史分红实现率稳定的保险公司,过去五年平均达成率应不低于95%;二是明确资金使用时间节点,确保保单现金价值增长曲线与需求匹配;三是了解提取规则对长期收益的影响,避免过度提取导致保单失效。据悉,目前市场上已有机构提供免费《香港保险配置指南》,帮助投资者系统梳理决策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