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随着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决策,中国金融领域迎来一场深刻变革。统一的外汇市场建设成为改革突破口,人民币汇率并轨政策正式落地。1994年4月,承载着金融改革使命的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在上海外滩15号挂牌成立,标志着中国金融市场现代化进程迈出关键一步。电视剧《繁花》中汪小姐抓住汇率并轨机遇实现财富积累的故事,正是那个时代无数创业者投身金融浪潮的真实写照,折射出国家金融体制转型的历史进程。
历经三十年发展,中国银行间市场已实现跨越式增长。记者在"活力中国调研行"活动中获悉,外汇交易中心成立初期仅服务国内银行机构,交易规模有限。如今该市场已跃居全球前列,形成覆盖70余个国家和地区、服务近6000家机构的金融基础设施网络。数据显示,自成立以来银行间市场交易规模年均增速超过35%,2024年本外币市场成交总额达2617万亿元,日均交易量突破10.5万亿元,平均每秒完成超1亿元交易,成为支撑中国金融体系的核心动脉。这种持续攀升的发展轨迹,源于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构建模式。
在开放创新方面,外汇交易中心近年来推出系列突破性举措。在人民银行指导下,通过优化市场微观机制,构建起"多币种、多机制、一站式"的全球投资通道。相继开通的"债券通"北向通与南向通、"互换通"等创新业务,配合离岸回购等新型交易工具,不断拓展服务时长与覆盖范围。这些改革既遵循国际通行规则,又充分考虑投资者习惯,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实现"一点接入、无缝对接"的便利化安排。截至2025年7月末,已有超1100家境外法人机构参与银行间市场交易,境外投资者持有银行间债券规模达3.93万亿元。
作为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持续完善全球资本与人民币资产的对接机制。通过建立标准化接入体系、优化交易清算流程、提升市场透明度等措施,为国际投资者提供高效便捷的投资环境。目前形成的"债券通+互换通+离岸市场"多维开放格局,既保持了金融安全底线,又显著提升了市场吸引力。这种渐进式开放路径,正推动中国银行间市场向全球人民币资产定价中心和交易主平台的目标稳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