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汽车集团首席执行官奥博穆(Oliver Blume)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管理挑战。近日,大众工会主席在沃尔夫斯堡总部举行的员工大会上公开要求其放弃兼任的保时捷首席执行官职务,这一诉求将持续三年的“双重CEO”争议推向高潮。
2022年9月,奥博穆从迪斯手中接过大众集团帅印时,曾被视为平衡集团内部利益的最佳人选。这位拥有同济大学博士学位的管理者,自1994年加入大众后历任奥迪、西雅特、保时捷等品牌高管,其2015-2022年执掌保时捷期间,带领该品牌实现连续七年财务与技术双突破,更推动保时捷完成德国史上第二大规模IPO。但正是这种双重身份,如今成为多方质疑的焦点。
工会方面的核心诉求在于管理专注度。工会主席直言:“大众作为母公司必须掌握核心权力,但现状是权力分散在子公司。”这种担忧在保时捷业绩下滑后愈发强烈——2025年上半年,保时捷营业利润暴跌67.1%至10.1亿欧元,全球销量同比下滑8.8%,其中中国、德国市场跌幅分别达28%和23%。
投资者对管理架构的质疑更具系统性。某机构在股东大会上指出,独立上市的保时捷与大众集团共用CEO,违反现代企业治理原则,可能导致利益冲突与问责机制弱化。尽管奥博穆曾强调双重角色能实现战略协同,但保时捷电动化转型的受挫使这种说法失去说服力——原定2025年上市的718电动版推迟至2027年,超高端纯电SUV项目K1也面临动力系统再评估。
管理效能与战略摇摆的矛盾在保时捷身上集中体现。面对业绩压力,奥博穆推出“重新校准”计划,拟到2029年裁员3900人并限制招聘,此举立即引发工会强烈反对。同时,保时捷试图通过提升定制化服务收入占比(从8%至15%)抵消销量下滑,但在中国本土高端品牌崛起、美国关税上调、欧洲电动车需求变化的全球背景下,这些措施能否奏效仍存疑问。
历史脉络显示,这场争议早有伏笔。2018年迪斯重组大众品牌架构时,将保时捷等超豪华品牌交由奥博穆管理,本意是平衡皮耶希家族与保时捷家族的权力。但权力平衡的艺术在业绩下滑时显得脆弱——2023年还被称为“史上最赚钱车企”的保时捷,2025年销售回报率预期已从10%-12%下调至5%-7%。
最新动态表明,奥博穆已与大众监事会主席、工会及保时捷家族代表展开对话,核心议题是其卸任保时捷CEO的可能性。目前保时捷正启动新CEO选拔程序,这预示着持续三年的双重角色实验可能告终。两种过渡方案浮出水面:一是奥博穆专注大众集团CEO,二是其完全退出管理层。但考虑到其在保时捷IPO与电动化转型中的经验价值,第一种方案可能性更高。
这场管理架构之争折射出传统车企转型的深层困境。当电动化浪潮冲击百年产业格局时,如何平衡集团战略协同与子公司自主性,成为所有跨国车企必须回答的命题。奥博穆的案例或许将成为汽车工业管理史上的重要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