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港交所行政总裁陈翊庭:海外“长钱”涌入港股,丰富产品“货架”重振金融中心辉煌​

   时间:2025-09-08 12:32:28 来源:上海证券报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热度”正持续攀升。近日,香港交易所在深圳举办的一场未来科技峰会引发市场高度关注,可容纳700人的会场被挤得水泄不通,连过道都站满了人,场外投资机构的展台前也围满了咨询的投资者。这一场景,成为当下港股市场活跃度的生动注脚。

“今年以来,海外长线资金对中国资产的关注度发生了显著变化。”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陈翊庭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从之前的“不敢投”到如今的“不能不投”,国际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认知正在重塑。她观察到,越来越多的主动型基金和主权财富基金开始深入研究中国企业的基本面,并真金白银地加仓港股。

这种转变在数据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今年上半年,港股日均成交额达2400亿港元,较去年几乎翻倍,即使在传统淡季的7月和8月,市场交易依然活跃。9月前5个交易日中,有3天成交额突破3000亿港元。更值得关注的是,南向资金仅占港股每日交易量的两成左右,其余资金来自全球各地,显示出港股市场的国际化程度正在提升。

在IPO市场,海外资金的参与度同样高涨。今年前8个月,港股新股融资总额达1345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长近六倍。新股认购倍数从过去的几百倍飙升至五六千倍,科技类IPO的认购额中,七八成来自欧美、中东、东南亚等地的长线基金。陈翊庭举例称,某大型科技企业IPO时,海外长线资金的参与比例远超预期,显示出国际投资者对中国资产的强烈兴趣。

海外投资者的热情不仅体现在资金流动上,更体现在行动上。陈翊庭分享了一个细节:她今年频繁受邀参加海外投资机构的午餐会,投资者们迫切希望了解中国科技和产业的最新进展,有时一顿饭下来,她几乎没时间动筷子。而在内地与香港的航班上,经常能看到挤满“老外”的场景,他们组团前往上海车展等活动,蹲下来研究汽车底盘,用手机360度拍摄记录。

“去年9月的行情更多是政策驱动,但今年的火热已经转变为基本面驱动。”陈翊庭分析称,在全球投资者寻找替代资产的背景下,一批有基本面支撑的优质中国企业登陆港股,为国际资金提供了理想的选择。她提到,去年“9·24”行情后,外资最初是对冲基金和指数基金在买入,但今年初DeepSeek出圈后,主动型基金和主权基金等长线资金开始主动研究并加仓中资股。

对于长线资金而言,政策的稳定性和市场的可预期性至关重要。陈翊庭指出,中国当前的政策环境稳定、发展方向明确、科技创新活力强,在全球范围内难以找到如此体量且稳定的市场。她透露,许多国际投资者认为,中国市场的创新能力和企业活力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这是他们持续加仓的重要原因。

为了接住这波“流量”,港交所正在加速提升平台功能和基础设施。陈翊庭表示,港交所将通过上市制度改革提高包容性,为生物科技、先进制造、新消费等不同赛道的企业提供支持。“我们没有赛道偏好,只要投资者认可,就会敞开大门。”她强调,港交所希望成为内地企业出海的“第一选择”,与内地交易所形成优势互补。

除了IPO市场,港交所还鼓励已上市企业通过再融资筹集资金。今年前8个月,港股再融资规模超过3500亿港元,多家大型科技企业成功完成再融资,部分高新科技企业的再融资金额甚至超过了IPO融资额。陈翊庭认为,海外长线资金更希望市场提供大额配置优质资产的机会,再融资正是他们看重的重要渠道。

“当然,我们不能只关注股票市场。”陈翊庭坦言,海外投资者也需要流动性和风险管理工具。目前,港交所在证券和衍生品市场表现强劲,但在固定收益、外汇、大宗商品等领域仍有提升空间。她透露,港交所正在酝酿推出更多产品,为长线资金提供多元化的资产配置选择,进一步擦亮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金字招牌”。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