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证券化在金融领域持续升温,逐渐成为金融机构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关键一环。尤其是券商资管,凭借“券商”与“资管”的双重牌照优势,在投融联动及资本市场创新业务方面展现出强大竞争力。财通资管,作为浙江省属国有券商财通证券的全资子公司,明确将金融功能性置于首位,致力于引导资金流向重点发展领域和薄弱环节,全力在金融赋能实体经济的道路上加速前行。
在财通资管的业务版图中,“一主两翼”战略尤为突出。2024年,ABS(资产支持证券)新发规模与排名均创历史新高,交易所ABS新发规模高达428.42亿元,行业排名跃升至第八位,连续三年实现30%以上的增长。同时,银登、保登中心类ABS产品发行规模也接近400亿元。截至今年6月30日,财通资管累计发行ABS产品已达206只,累计发行规模突破1650.9亿元。
科技金融在金融“五篇大文章”中占据首位。随着科创企业核心资产估值的大幅提升,发展新质生产力对科技金融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科创企业普遍处于发展初期,轻资产或无形资产占比高,融资难、融资贵成为常态。财通资管总经理助理叶晓明指出,未来通过将知识产权、数字资产等嫁接在ABS等创新融资手段上,将为科创企业提供一条全新融资路径。目前,财通资管已构建涵盖ABS、Pre-ABS、私募REITs、公募REITs等的全周期产品矩阵,提供从资产筛选到后续运营的全链条服务。
财通资管通过资产证券化,从三个层面全力支持科创企业融资。一是直接服务于科创企业,帮助其盘活存量资产;二是与科技金融公司合作,盘活大数据形成的基础资产,融入科技金融生态;三是立足智慧城市建设,探索数字资产证券化创新路径。叶晓明表示,这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未来涉及面将越来越广,预计会涌现出更多创新成果。
2024年12月,财通资管成功发行“财通-杭州滨江知识产权第1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科技创新)”,虽然直接融资规模仅为1.04亿元,但涉及13家杭州高新区(滨江)“专精特新”企业的114个知识产权,是全国首单包含游戏动漫版权的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该项目底层资产全为小微科创企业,资产评估和交易结构设计均十分复杂,但得益于多方合作,最终实现了“优质发行”,企业实际融资利率低至1.43%。
叶晓明认为,相比于多样化的知识产权,标准化且变现能力强的数字资产更符合未来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发展趋势。随着数字资产交易所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数字资产估值变现融资将更加值得期待。虽然目前仍处于新生阶段,但伴随人工智能等应用场景的铺开,未来数字资产变现潜力巨大。
公募REITs市场也呈现出火爆态势,多只新发产品上市首日即涨停。财通资管抓住公募REITs常态化发行的机遇,力求覆盖更广范围、更深层次的实体经济主体。除了推进江山水利公募REITs申报外,还成功签约庐山西海公募REITs,并有多个项目储备与在途推进。财通资管已构建了多层次REITs全流程业务链条,包括Pre-REITs前期项目培育、承揽、承做、发行和存续期管理等各个阶段。
叶晓明指出,公募REITs虽然同样以资产未来现金流为质押,但属于偏权益产品,更加考验对资产端的管理能力。持有型不动产ABS(私募REITs)也是创新产品,能够为发行人募集长期权益资金。目前,财通资管已成功发行全国首单清洁能源持有型不动产ABS——“泰康资产-财通-远景新能源持有型不动产资产支持专项计划(碳中和)”,展现了在清洁能源基础设施领域的专业优势。
随着REITs市场重要性的日益凸显,全市场都在抓紧创设更具生命力的金融产品,为资管产品寻找更可靠的资金投向。叶晓明强调,REITs管理人需将“投行类业务”逐步转型为“投资类业务”,从传统投行业务的“功能性定位”向“资产管理定位”转变,实现真正的投融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