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产替代的洪流中,一些硬科技企业正悄然崛起,成为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这些企业不仅在技术攻坚上取得了显著突破,还在资本市场上展现出了硬科技的价值兑现逻辑。其中,芯原股份的表现尤为引人注目。
近期,半导体行业的热度持续不减,多家头部公司的关键性并购动作频现。8月底,芯原股份宣布计划收购RISC-V CPU IP企业芯来智融的全部或控股权。这一举动被视为芯原股份在补全CPU IP能力、强化全栈布局方面的重要一步。芯来智融作为全球首个获得RISC-V架构ISO 26262 ASIL-D车规认证的企业,其IP方案已广泛应用于AI、智能驾驶等核心场景,服务超过300家全球客户。
芯原股份作为半导体IP授权服务的提供商,在行业内拥有显著地位。根据最新统计,芯原在全球半导体IP授权市场中排名第八,国内市场排名第一,成为榜单前十名中唯一的中国企业。其市场份额虽然不大,但在国际巨头高度垄断的格局中,芯原能够实现单点突破,无疑展现了中国半导体产业向上游核心环节进军的高价值范本。
芯原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技术领先性和丰富的IP库存。公司业务线覆盖GPU、NPU、VPU等六大类处理器IP,并拥有1600余个数模混合IP与射频IP,可灵活匹配AIoT、边缘计算、数据中心等多场景需求。据民生证券研报指出,芯原的IP已在云侧、端侧、汽车电子等关键领域实现深度落地,广泛应用于数据中心及服务器市场,获得了多家全球知名云服务提供商、互联网企业和造车新势力的采用。
除了技术层面的认可,芯原的突破还得益于其独特的生态协同模式。科方得智库研究负责人指出,芯原通过SiPaaS(芯片设计平台即服务)模式,重构了芯片设计的行业分工。这一模式不仅降低了半导体设计的门槛,还推动了产业向专业化协作升级。芯原做平台、客户做应用创新,中小厂商得以用更低成本切入细分赛道,而芯原则通过服务海量客户摊薄研发成本,形成正向循环。
在生态构建方面,芯原股份的动作不断。此次收购芯来智融,就是其在补全关键技术、提升全栈解决方案能力方面的重要布局。芯来智融作为中国本土最早的RISC-V CPU IP供应商之一,拥有自研路线和多条通用与专用IP产品线,已经获得了大量客户订单。收购完成后,芯原不仅补全了全栈算力矩阵,还获得了适配RISC-V等开放架构的技术储备。
随着国产替代进入系统作战阶段,芯原的生态网凸显出关键的枢纽作用。它连接了IP研发、芯片设计、供应链生产等关键环节,成为衔接各方的中间桥梁。在短期内难以超越国际巨头规模的情况下,通过平台服务和生态协同坐稳自己的生态位,或许是芯原更务实的破局选择。
在资本市场的估值与反馈中,芯原股份的技术深耕与生态构建也得到了认可。作为技术密集型企业,研发投入始终是芯原构筑IP壁垒、拓展生态边界的“生命线”。尽管高额研发投入导致短期利润承压,但长期构筑的技术壁垒与平台复用能力才是科技企业真正的护城河。芯原股价的大幅增长,本质上是市场对其“隐形冠军”身份、全栈IP布局以及生态协同能力的估值兑现。
尽管面临短期业绩波动的挑战,但芯原股份的经营状况正在逐步改善。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营业收入环比增长近50%,归属净利润亏损环比收窄超过50%。这一业绩修复迹象印证了其IP业务在AI、车规等场景的需求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