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公募基金2025年度中期报告的尘埃落定,上半年基金公司的违规处罚情况也逐一曝光,揭示了行业监管的严格态势。
据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共有9家基金公司收到了监管机构的警示函或责令改正通知,部分公司甚至遭遇了罚款处罚。这些处罚背后,暴露出基金公司在合规管理上的种种问题。
基金公司违规的原因五花八门。有的公司前任董事长因在公司治理、内控机制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被监管机构认定为不适当人选。以北信瑞丰基金为例,该公司因治理缺陷、内控不足等问题,被北京监管局责令改正并暂停受理公募基金产品注册六个月,其前任董事长也因此受到处罚。随后,北信瑞丰基金迅速进行了人事调整,现任董事长已换为刘彦雷。
外汇登记管理、税务合规以及专户业务也成为监管的重点。宏利基金因违反外汇登记管理规定,受到了国家外汇管理局北京市分局的警告和罚款。而方正富邦基金则因计算错误未按规定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被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税务局第二稽查局要求补税并缴纳罚款。在专户业务方面,先锋基金因违反相关规定,被北京监管局出具警示函,并已采取整改措施。
内控管理不完善也是多家基金公司被处罚的主要原因之一。财通基金因部分业务管理不规范,被中国证监会上海监管局责令改正,并对高级管理人员出具警示函。同样,长安基金也因内部控制不健全、人员合规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受到了上海监管局的处罚。这些公司均表示已按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完成了整改。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上述具体违规行为外,还有部分基金公司在半年报中笼统地将处罚原因归结为内控管理不完善,显示出行业在合规管理上的普遍挑战。
面对基金公司的违规行为,监管机构不断强化执法力度,旨在推动公募基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根据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监管机构将稳步公开对基金公司及从业人员采取的行政监管措施情况,并建立严重违法违规行为通报警示教育机制,以确保行业的合规性和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