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上半年财报披露季的落幕,体外诊断(IVD)行业的多家上市企业公布的业绩报告揭示出,整个行业依旧深陷低谷之中。
Wind体外诊断概念指数的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纳入指数的企业总营收达到691.55亿元,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却下滑了13.39%;归母净利润总计为96.92亿元,降幅更是高达33.56%。
面对如此严峻的市场形势,一些IVD企业已经开始主动出击,通过削减成本、提升效率以及优化内部管理等方式,力图渡过难关。其中,硕世生物(688399.SH)的举动尤为引人注目。该公司发布公告称,包括名誉董事长房永生、董事长兼总经理王国强在内的8位高层管理人员,自愿降低薪酬,降幅从5%到50%不等。
硕世生物方面表示,此次高层管理人员自愿大幅降薪,主要是为了积极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和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同时也希望通过此举传递出企业的责任感和信心。
作为专注于体外诊断试剂、配套检测仪器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硕世生物的业务涵盖了体外检测服务领域,形成了“试剂+仪器+服务”的一体化经营模式。然而,近年来,受公共卫生事件及行业周期等因素的影响,硕世生物的业绩也经历了较大的波动。
数据显示,硕世生物在2022年实现了营收和归母净利润的历史新高,分别达到55.35亿元和18.28亿元。但此后,公司业绩急转直下,2023年和2024年的营收分别仅为4.03亿元和3.50亿元,归母净利润更是分别亏损3.74亿元和200万元。进入2025年,尽管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业绩压力依然巨大。上半年,公司营收为1.76亿元,同比下降1.05%;归母净利润为399.26万元,降幅高达86.35%。
对于上半年的业绩表现,硕世生物方面表示,受到体外诊断行业集中采购以及增值税率调整等多重不利因素的影响,公司业绩受到了一定冲击。管理层希望通过主动降薪等措施,进一步优化公司运营成本,与全体员工共同应对行业寒冬。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高层管理人员降薪外,硕世生物还在多个方面进行了成本控制。上半年,公司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以及研发费用均有所下降。然而,尽管公司采取了多项“节流”措施,但业绩下滑的趋势并未得到根本扭转。
为了保持差异化竞争力并明确研发重点,硕世生物表示,将对现有优势产品进行升级优化,加强技术创新,推动一体化经营模式,并加大市场推广力度。同时,公司还将深化高通量测序(NGS)技术应用,推动即时检测(POCT)技术创新,以应对人口老龄化与慢性病管理需求激增等挑战。
在海外市场方面,硕世生物也在积极布局。公司表示,将建立国际营销团队、完善营销体系,加快推进优势产品在国际市场的注册与认证工作,构建多元化的国际销售渠道,并逐步推进本地化运营策略。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硕世生物在海外市场的布局尚未取得显著成效。上半年,公司境外业务收入仅占总营收的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