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经济的前景在国际金融界引发了广泛关注,多家顶级投行纷纷调整了对中国全年经济增长的预测,并表达了对中国资产的强烈兴趣。
据观察,多家外资金融机构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它们对中国市场的态度普遍乐观。高盛在其研究报告中维持了对中国股票的“增持”立场,显示出对中国资本市场的长期看好。与此同时,渣打银行在《2025年下半年全球市场展望》中也维持了对中国股票的“超配”评级,进一步强调了中国资产在全球投资组合中的重要性。
渣打银行北亚区首席投资总监郑子丰指出,多个因素支持了对中国资产的高权重配置。从外部环境来看,尽管曾预期中国会受到贸易紧张局势的影响,但实际情况是中国展现出了较强的应对能力。在国内方面,郑子丰提到了一系列旨在稳定经济增长的政策,包括最近推出的新生儿补贴措施,这些都为市场提供了信心。
除了口头上的看好,国际投行也在实际行动中表达了对中国市场的热情。高盛的最新报告显示,对冲基金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净买入中国股票,8月份中国成为全球对冲基金净买入量最大的市场。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数据也显示,今年上半年外资净增持了境内的股票和基金,特别是在5月和6月,增持规模显著增加。
进入第四季度,外资金融机构对中国市场的乐观态度并未减弱。标普国际信用评级公司近期发布的报告维持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的“A+”和展望“稳定”,进一步巩固了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基本面的信心。这些机构普遍认为,中国经济基础稳固、优势显著、韧性十足且潜力巨大,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因素正在不断积累。
随着中国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国际投行对中国经济的信心不断增强,对中国资产的配置需求也在持续上升。这一系列积极信号不仅为中国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全球投资者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