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铀业即将迎来深交所上市委员会的面审,其IPO之路历经一年多的筹备与审核,终于步入关键阶段。该公司于去年6月20日正式提交IPO申请,打破了深交所当年IPO受理的沉寂局面。
中国铀业此次IPO计划募集41.1亿元资金,这笔资金将全部投入公司的主营业务,涵盖七个具体项目,如“中核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内蒙古纳岭沟铀矿床原地浸出采铀工程”,并用于补充流动资金12.33亿元。作为专注于天然铀及放射性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矿业公司,中国铀业在我国天然铀保障供应体系中扮演着核心角色。
中国铀业由中核铀业直接持股65.77%,中核集团通过多家子公司合计间接控制其79.48%的股份,成为实际控制人。凭借国内天然铀资源开发的专营权,中国铀业在天然铀采冶、销售及贸易领域具有显著优势,并积极参与独居石、铀钼等放射性共伴生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
政策层面,国家发布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及相关核电、能源支持政策,为中国铀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市场方面,随着全球核能产业的持续发展,天然铀市场需求稳步增长。据世界核协会预测,到2040年,全球天然铀需求将达到近18.43万吨。在中国“双碳”目标推动下,核能产业呈现积极安全有序的发展态势,为中国铀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然而,尽管中国铀业的营业收入从2022年的105.35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72.79亿元,但净利润却出现了波动。2023年,公司净利润同比下滑,呈现出增收不增利的局面。这一变化可能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行业特殊性导致的客户高度集中和关联交易常态。
作为中国核产业链的关键环节,中国铀业的主要客户包括中核集团、中广核集团等核电巨头。由于核电行业的特殊性,中国铀业的天然铀产品下游客户高度集中。报告期内,公司向前五大客户的销售金额占比超过75%,其中对中核集团的销售金额占比接近50%。关联交易在公司业务中占据重要地位,中核集团及其下属单位是公司的主要关联销售对象和采购对象。
中国铀业认为,这些关联交易基于合理的商业和生产经营需求,符合行业结构和经营特点,对公司经营独立性不存在重大不利影响。然而,公司毛利率的变化却与近年来天然铀市场的火热趋势不相匹配。这可能与公司天然铀销售长贸协议定价中的市场价格区间滞后性有关。由于采购长贸协议和市场价格区间存在差异,导致在天然铀市场价格持续上升的背景下,公司自产及外购天然铀产品销售业务的综合毛利率却逐年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