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广东与浙江义乌的快递费用悄然上涨,这一变动在消费者端或许不易察觉,但对于商家而言,每单几毛钱的增费,累积起来,无疑推高了运营成本。
国家邮政局于7月底组织了一场快递企业座谈会,旨在依法依规治理行业内过度竞争的现象,特别是针对农村地区领取快件违规收费等问题,力求推动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会议之后,浙江与广东等地的快递业迅速响应,启动了旨在“反内卷”的行动。
多家快递公司内部发布通知,宣布上调快递基础价格。在广东,快递底价整体上调了0.4元/票,平均价格攀升至1.4元/票以上,基层网点的派费也增加了0.1元/票。这一系列调整,标志着快递行业长期以来的价格战模式开始有所转变。
“三通一达”(圆通、申通、中通、韵达)等快递巨头均采用加盟制模式运营。随着电商的蓬勃发展,为了争夺市场份额,这些快递公司和网点不断压低单价,导致快递费用一度低至几毛钱一票。广东某快递企业的内部人士透露,今年上半年,快递行业的价格竞争尤为激烈,此次价格上调有望为行业带来稳定的发展态势,服务质量或将逐步取代价格成为市场竞争的关键因素。
涨价实施半个月以来,市场反应各异。对于商家而言,低价竞争的叫停直接影响了他们的运营成本。一位广东的电商卖家表示,原本以9.9元包邮的商品,在利润仅有1.5元的情况下,快递费用的上涨几乎削减半数利润。众多依赖抖音和拼多多等平台的小商家,由于薄利多销的模式,面临成本大幅上升的压力。
在广州天河的一家菜鸟驿站前,德邦快递员正忙碌地卸货,这一场景成为了快递行业变革的一个缩影。8月初,广东的多位电商卖家收到了来自“三通一达”和极兔的涨价通知,这些快递巨头均采用了加盟制模式,涨价幅度因地区和快递公司而异。以300克重量的标准件为例,涨价后,申通和圆通的价格接近1.6到1.7元/件,韵达则为1.5元/件。
对于发货量庞大的商家而言,快递费用的每一分上涨都是巨大的成本增加。一位快递网点负责人表示,如果一家商家每日发送一万件300克的小包裹,涨价后,每天的额外成本将高达数千元。快递费用的上调,使得不同快递公司和网点之间的价格差异更加显著,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加盟制模式下,各网点为了争夺客户而采取的不同策略。
快递行业的价格战由来已久。从2015年的全国平均单价13.40元,到2024年的8.02元,快递单价的持续下滑成为了行业的一大痛点。为了治理这种“内卷式”竞争,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市场监管总局近期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修正草案(征求意见稿)》,旨在明确不正当价格行为的认定标准,规范市场价格秩序。国家邮政局也多次强调,要依法依规治理行业内的过度竞争现象。
广东作为此次快递“反内卷”行动的主战场,其快递业务量及收入长期领跑全国。2025年上半年,广东全省快递业务量达到234.29亿件,同比增长17.7%,快递业务收入达到1493.5亿元,同比增长3.2%。然而,在业务量大幅增长的同时,快递单价却持续下滑,导致业务收入增速与业务量增速不匹配。此次涨价行动,或许能够为广东乃至全国的快递行业带来一次理性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