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最新发布的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揭示了人工智能(AI)如何深刻影响着这家科技巨头的转型之路。
在8月22日美股盘前,百度(纳斯达克:BIDU / 香港:09888.HK)公布的财报数据显示,该季度其营业收入达到327亿元人民币,与去年同期的339.31亿元相比,下降了4%。这是自2023年以来,百度在第二季度交出的最疲软成绩单。
尽管整体营收有所下滑,但百度的净利润却实现了显著增长。当季归属于公司的净利润为73.2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33%。然而,在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百度的归母净利润为47.95亿元,同比下降了35%。
财报还显示,百度子公司爱奇艺的营收为66亿元,同比下滑11%。若排除爱奇艺的影响,百度核心业务的收入为262.5亿元,同比下降2%。在通用会计准则下,该部分净利润同比增长35%,达到73.82亿元。但在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百度核心业务的净利润同比减少34%,至47.9亿元。同期经调整EBITDA为63.97亿元,同比下降26%。
百度正在积极推动其搜索业务的AI化转型。一个多月前,百度宣布启动十年来最大规模的搜索改版,将传统搜索框升级为支持千字输入的“智能框”,实现从提供链接到生成答案的跨越。借助智能体技术,百度搜索进一步迈入“任务解决”的新阶段,并整合了AI写作、AI图片/视频生成等一系列生成式服务。
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在财报会上表示,AI生成内容正在逐步取代传统静态超链接。今年7月,百度移动搜索结果页中AI生成内容的占比已从4月的35%提升至64%,百度APP超过60%的搜索结果页首位展示富媒体内容。数字人技术在多个行业加速落地,第二季度相关业务收入环比增长55%,达到约5亿元。
然而,这一转型也带来了挑战。随着AI在搜索中占比的提升,传统竞价广告的盈利空间持续受到挤压。百度方面在财报会上并未明确AI搜索业务的盈利时间表。
光大证券在一份研报中预测,百度今年第二季度业绩正处于底部,高利润率的广告业务承压,主要受搜索引擎AI化改造的阶段性影响。但随着百度产品能力的持续完善和商业化路径的进一步拓展,相关收入有望逐步回升。
相比之下,智能云业务成为百度财报中的亮点。第二季度,包括百度云、智能驾驶等在内的非广告业务收入达到100亿元,同比增长34%,主要得益于智能云的强劲增长。李彦宏透露,百度云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7%,至65亿元,约占核心收入的24.8%。
百度新任CFO何海建在财报电话会上表示,尽管百度加大了AI投资力度,但由于AI搜索的商业化仍处于早期阶段,尚未扩大规模,预计百度的收入和利润率在短期内将面临较大压力,特别是第三季度将极具挑战性。他强调,百度将继续致力于人工智能的长期投资,但将谨慎管理投资节奏,以避免未来利润率波动的恶化。
财报还显示,AI转型对百度的短期现金流构成了明显压力。截至2025年6月30日,百度自由现金流为负47亿元,而去年同期为63亿元,这主要是由于AI业务投入的增加。
近年来,百度集团CFO一职更替频繁。何海建于今年7月加入百度并出任集团CFO,8月1日起兼任爱奇艺董事长。他拥有丰富的投行及并购经验,将在百度未来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