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大悦城地产29.32亿港元私有化退市,能否成为扭转局面的关键?

   时间:2025-08-05 01:16:16 来源:北京商报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港股市场历经十二年风雨的商业地产巨头大悦城地产,近日宣布了一项重大决定,或将告别资本市场舞台。大悦城地产及其控股股东大悦城控股联合发布公告,透露了大悦城地产计划通过协议安排方式回购股份,并向香港联交所申请撤销上市地位的意向。此次交易中,每股股份的对价定为0.62港元,预计总交易金额将达到约29.32亿港元。一旦协议安排生效,相关股份将被注销,大悦城地产也将正式踏上私有化退市之路。

大悦城地产的私有化进程,标志着这家成立于1992年、2013年成功上市的企业,或将在2025年终结其港股历程。根据公告,此次交易的对方为除大悦城控股和得茂之外的大悦城地产所有股东。交易完成后,大悦城控股的持股比例将从64.18%大幅提升至96.13%,得茂持股则调整为3.87%。

作为一家以开发、经营和管理大悦城品牌城市综合体为主要业务方向的企业,大悦城地产还拥有投资物业、物业开发、酒店运营、管理输出及其他服务四大业务板块。截至2024年末,大悦城地产的业务已遍布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长江中游等五大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及周边区域,涵盖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24个中国内地城市及香港,拥有或管理着32个大悦城、大悦汇等商业项目,以及多个优质投资物业和奢华酒店。

此次私有化被视为中粮集团地产业务整合的重要一步。作为央企,中粮集团的主要地产平台是大悦城控股,其持有大悦城地产64.18%的股权。私有化完成后,大悦城控股将进一步巩固对大悦城地产的控制权,有助于优化公司治理框架、整合组织架构与股权结构。大悦城控股表示,私有化将增强其对旗下资产的统筹配置能力,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升公司整体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从财务数据来看,大悦城控股近年来业绩承压。2024年财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357.91亿元,同比下降2.7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约29.77亿元。相比之下,大悦城地产在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98.31亿元,归母净利润7.79亿元。尽管大悦城控股面临业绩挑战,但大悦城地产的私有化被视为缓解困境的关键举措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大悦城地产的股价长期在每股1港元以下徘徊,此次私有化提供了较有吸引力的溢价。每股注销价为0.62港元,较最后交易日收市价溢价67.57%,较停牌前最后10个及30个连续交易日平均收市价分别溢价80.49%及129.66%。这不仅为股东提供了实现投资溢价的机会,也解决了股份交易流动性偏低的问题。

专家指出,在当前宏观经济和房企前景不确定性的背景下,资本市场对房企的融资便利和市场溢价已不再显著。私有化有助于大悦城地产摆脱资本市场对短期财务指标的持续压力,获得更大的战略自主权。未来,大悦城地产可以将重心转向那些能带来长期品牌价值和稳定现金流的创新项目,更注重资产质量提升和现金流管理。

私有化还将简化大悦城地产的治理框架和企业架构,提升决策效率。私有化后,大悦城地产在制定长期战略决策方面将具备更强的灵活性,不再受制于上市规则的诸多限制。同时,母公司大悦城控股持股比例的提升将强化“开发+运营”的协同效应,可能整合上下游产业链,统一资金池管理,提升资金周转效率。

作为大悦城地产的明星产品线,购物中心“大悦城”一直是其核心业务。私有化后,大悦城在购物中心运营上可能更加注重长期品牌价值建设,招商策略可能转向更多首店经济和体验业态的引入。同时,大悦城还将加强数字化升级和会员经济,敢于投入创新业态培育期,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展望未来,大悦城地产在体验化、艺术、沉浸式场景和潮流文化等领域已是行业公认的领军者。私有化后的长期规划将侧重资产增值而非单纯规模扩张,致力于深化品牌价值,让旗下项目成为引领新生活方式、文化潮流和社群精神的城市精神地标。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