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保险公司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陆续公布,吸引了业内广泛关注。据统计,截至8月4日,已有143家保险机构对外披露了相关信息,涵盖了60家人身险公司以及83家财产险与再保险公司。数据揭示,今年上半年,仍有5家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未能满足监管要求,具体包括4家财产险公司和1家人身险公司,分别是安华农险、华安保险、亚太财险、前海财险以及华汇人寿。
业内专家指出,偿付能力不达标可能对保险公司的正常业务运营构成限制。为了缓解偿付能力压力,保险公司不仅需要加快增资步伐,还应通过强化风险管理、优化管理层结构以及调整业务布局等多种手段,全面提升公司治理水平。
具体而言,这5家未达标险企的问题主要出在风险综合评级上。根据《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保险公司必须同时满足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50%、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风险综合评级在B类及以上三项标准,方可被认定为偿付能力达标。而上述5家公司的最新风险综合评级均为C类,未能达标。
其中,部分公司风险综合评级不达标的原因涉及公司治理风险和操作风险等。以安华农险为例,该公司表示,2024年第四季度及2025年第一季度,其法人机构风险综合评级均为C类,主要问题在于公司治理层面存在风险。值得注意的是,安华农险的董事长职位已空缺多年,总经理人选也尚未确定。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认为,偿付能力不达标不仅会影响保险公司的信誉度,还可能引发评级机构下调其信用评级,从而增加融资成本,削弱市场竞争力。从监管角度来看,偿付能力不达标的保险公司将面临一系列监管措施,包括监管谈话、限制高管薪酬以及责令停止部分或全部新业务等。
面对偿付能力不达标的问题,一些保险公司已采取行动进行整改。例如,华安保险表示,其风险综合评级为C类主要受公司治理结果影响。2025年,华安保险已完成董事会换届,公司治理风险正在逐步化解,偿付能力充足率已提升至150%以上,风险综合评级有望逐步改善。同时,亚太财险也在偿付能力报告中透露,已针对前期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督促相关部门采取应对措施,积极落实整改。
对于如何提升偿付能力和风险综合评级,江瀚建议,保险公司最直接的方式是通过增资扩股来增强自有资金实力。优化产品结构、减少高风险产品比例、加强成本管控以及细化理赔管理等也是有效途径。同时,保险公司还应加强风险管理机制建设,利用先进技术如大数据分析来预测潜在风险,提前做好防范措施。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仍有部分保险公司在连续多年业务停滞的情况下,未能采取实质性措施提升偿付能力和风险综合评级。以华汇人寿为例,自2022年一季度风险综合评级降至C类以来,已十多个季度未能达标。尽管华汇人寿多次在偿付能力报告中表示将持续加强与监管机构的沟通和汇报,并积极开展公司治理整改工作,但目前仍未有实质性改变,公司业务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针对这种情况,业内专家呼吁建立健全的保险公司退出机制。江瀚指出,退出机制可以有效净化市场环境,淘汰那些长期无法满足最低偿付能力标准且整改无望的企业,从而保护投保人的合法权益。同时,明确的退出规则也能促使保险公司更加重视风险管理与合规经营,避免因个别企业的失败给整个行业带来连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