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产业的新一轮技术与商业洗牌中,一些企业黯然离场,而另一些则主动求变,寻求重生。商汤科技,这家曾经站在全球估值巅峰的AI独角兽,正通过拆分、年轻化和再创业的方式,重新定义自己的价值。
商汤科技的董事长兼CEO徐立,近期收到了多个好消息。自去年起,这家AI巨头开始实施业务和组织架构的拆分,推动“1+X”战略,包括芯片、自动驾驶、AI医疗等业务的独立孵化。今年,这些子公司陆续获得了新的融资。自“1+X”战略提出以来,X业务中的6家生态企业已完成或接近完成融资,累计金额超过20亿元。
当前,AI行业正经历技术迭代加速和竞争格局剧变的震荡期。许多初创企业如昙花一现,投资人也在寻找穿越产业周期的方法。而商汤科技,这家成立11年的企业,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历经多次技术浪潮更迭,依然占据产业的重要位置。根据国际咨询机构IDC的报告,商汤在中国大模型应用市场中排名第三,仅次于百度和阿里云。
然而,AI行业的新周期也给商汤带来了新的挑战。在外界看来,商汤已经失去了“全球估值最高的AI独角兽”的光环,新兴创业公司和科技大厂成为了主角。对于商汤自己来说,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必须平衡利润、增长和未来创新。
为此,商汤实施了“1+X”战略,通过拆分长周期赛道为孵化公司,实现组织重生。同时,以股权激励构建“血缘式”创业生态,让分拆团队从“为商汤做事”转向“商汤为我做事”。商汤还推动了管理层年轻化革命,让更多年轻人、90后直接接管成熟团队。
徐立经常在内部提到一个词“Re-CoFound”,他希望通过建设新的组织架构和激励模式,重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实现二次联合创业。在一些业务部门,他让年轻人、90后担任部门负责人,而原来的资深业务负责人则辅助这些年轻的部门长推广AI原生的产品。
商汤的再次创业不仅仅是人员变动,还包括多项业务的分拆。这些子公司将独立运营、独立融资,未来也可能独立上市。徐立强调,新架构的战略意义深远,一是坚定生成式AI为核心业务,加速实现盈利和稳定现金流;二是基于集团基础设施优势的协同效应,更利于生态企业快速抓住垂直行业的市场机会;三是生态企业设立独立CEO机制,更适应市场化发展。
商汤的核心管理团队也在“Re-CoFound”中重塑。新的执行董事团队来自研发、产品、业务、财务、投资并购等不同的业务视角,他们共同推动商汤的下一个十年征程。
商汤走过的11年,也是AI产业高速发展的阶段。自2017年谷歌发布AlphaGo以来,AI公司就成为商业界最受瞩目的焦点。然而,AI的发展一直是“反共识”的。这种从共识到反共识的迭代,是AI行业频繁出现新周期的核心原因之一。商汤发展至今,已经穿越了多次周期,每一次都通过前瞻性的布局和坚定的执行,成功应对了挑战。
商汤曾经历多次艰难时刻,包括投资算力带来的高资本投入、IPO遭遇中美贸易战和美方制裁等。然而,每一次挑战都激发了商汤更强的韧性和创新能力。如今,商汤已经成为中国AI公司对抗周期性风险的典范。
徐立认为,创新无法被计划,AI公司想要穿越周期,就需要提前准备好应对新变化的能力。他总结了四点:一是要有健康的现金流引擎;二是要有业绩高速增长的引擎;三是要有核心的创新引擎;四是要有年轻的人才梯队。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了商汤穿越周期、持续创新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