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浙江省市场监管局公布的2024年流通领域第六期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中,达芙妮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的一款女鞋因不符合勾心长度标准而被判定为不合格产品。这一质量问题并非孤例,回顾过往,达芙妮国际(0210.HK)已多次因类似问题被监管部门点名批评。
早在2021年和2022年初,达芙妮的产品就曾因“勾心纵向刚度”和“勾心硬度”等问题,相继被浙江省和广州市的市场监督管理局通报。这些问题均集中在鞋子的关键支撑部件上,直接影响穿着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达芙妮国际近年来频繁出现品控问题,与其自2021年起实施的轻资产运营模式密切相关。在2015年至2020年间,达芙妮累计亏损超过38亿元,面对持续亏损的压力,公司急需转型。轻资产模式下,达芙妮将重心转向品牌授权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生产主导权则转移给加盟商和授权商。虽然这一模式帮助达芙妮在2021年实现扭亏为盈,但由于对生产环节的把控力减弱,品控问题频发,对消费者权益和品牌声誉造成了负面影响。
达芙妮集团成立于1987年,曾是国内知名的女鞋品牌。在2012年的巅峰时期,达芙妮拥有超过6000家门店,全年营收达到96.05亿元。然而,随着电商平台的崛起和快时尚品牌的冲击,鞋履市场的竞争逻辑发生变化,年轻消费者更加注重鞋履的时尚迭代速度。达芙妮的传统重资产模式导致供应链响应缓慢,难以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同时,过度依赖线下渠道也使达芙妮在电商的冲击下销售额下滑,高租金、人力成本和库存压力成为沉重负担。
为了扭转局势,达芙妮自2019年起提出轻资产业务模式目标,并在2020年正式实施。通过这一转型,达芙妮减轻了库存和资金压力,并获得了许可权费收入。2021年,通过模式转型和资产出售,达芙妮结束了长达六年的亏损,实现了4801.96万元的盈利。至2024年,达芙妮实现营收3.22亿元,同比增长22.71%,净利润更是自2015年以来首次破亿,达到1.07亿元。然而,尽管业绩有所好转,但品控问题仍频繁出现。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消费者针对达芙妮产品的投诉主要集中在各大线上平台和部分新兴电商。这与达芙妮转型轻资产模式后战略重心向电商业务倾斜的发展路径相吻合。尽管电商渠道的快速增长为达芙妮带来了营收与利润的提升,但品牌口碑的下滑可能直接影响流量转化效率。若不能通过强化品控等方式改善这一问题,电商渠道的增长红利或将被信任危机所抵消。
达芙妮在2023年推出了子品牌“达芙妮实验室”,主打时尚前卫风格,提供兼具先锋设计与高性价比的鞋服配饰产品。然而,由于主品牌“达芙妮”长期以平价形象立足市场,而“达芙妮实验室”产品均价较高,这种价格与定位的差异可能导致消费者对两个品牌的认知割裂。因此,“达芙妮实验室”能否成为推动达芙妮业绩复苏的第二增长引擎,仍需市场的进一步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