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公募基金市场传来消息,申万菱信基金在同一天宣布了两只基金的清盘计划。具体而言,8月4日,该公司发布公告称,旗下申万菱信碳中和智选混合发起式和申万菱信养老目标日期2040三年持有期混合发起式(FOF)将终止合同并进入财产清算阶段。
据了解,这两只基金的清盘并非孤立事件。今年以来,申万菱信基金已有6只基金相继清盘,且均为发起式基金。这些基金清盘的原因主要是合同生效三年后,基金资产规模未能达到2亿元的门槛,从而触发了合同约定的终止情形。
对于这一连串的清盘事件,市场反应不一。有业内人士指出,多只基金的清盘可能会给申万菱信基金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对其投研管理能力的质疑可能会加剧。毕竟,基金清盘往往被视为基金公司业绩不佳、管理不善的一种表现。
具体来看,申万菱信碳中和智选混合发起式基金自2022年8月2日成立以来,尽管在环保和碳中和领域有着明确的投资方向,但并未能吸引足够的投资者,导致规模持续萎缩。而申万菱信养老目标日期2040三年持有期混合发起式(FOF)则是一款针对养老目标的基金产品,同样因规模不足而面临清盘。
除了上述两只基金外,申万菱信基金今年还宣布了其他4只发起式基金的清盘计划。这些基金包括申万菱信鑫享稳健混合发起式、申万菱信双禧混合发起式、申万菱信专精特新主题混合发起式等。这些基金的清盘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申万菱信基金投研管理能力的担忧。
面对这一系列挑战,申万菱信基金并未直接回应市场质疑。然而,从公开信息来看,该公司在基金产品线上仍存在不少“迷你”产品。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申万菱信基金旗下共有81只产品(份额合并计算),其中17只产品规模不足5000万元,包括11只发起式基金。这些迷你产品的存在无疑加大了公司管理难度和运营成本。
作为一家成立已逾20年的老牌公募基金公司,申万菱信基金的股东背景强大,由中央汇金公司控股的申万宏源证券和日本三菱UFJ信托银行共同持股。然而,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仅靠股东背景显然不足以支撑公司的长远发展。
从最新规模来看,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申万菱信基金的管理规模为826.79亿元,环比增长12.24%,但同比却下降了5.29%。这一规模在全市场公募基金中排名第66位,与一些同期成立的基金公司相比并不占优势。例如,华泰柏瑞基金、天弘基金和中银基金的规模均远超申万菱信基金。
尽管如此,申万菱信基金在主动权益类基金方面仍表现出一定的竞争力。今年以来,该公司旗下49只主动权益类基金中有45只收益率收正,其中27只产品收益率超过10%。这一成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场对该公司投研管理能力的担忧。
然而,对于申万菱信基金来说,要想保持规模稳健增长的态势并提升市场竞争力,仍需从多个角度着手。首先,公司需要从治理结构层面入手,保持产品战略的稳定性与成长性。其次,通过科学的考核机制稳定好投研团队是提升业绩的关键。对于规模相对偏小的存量产品,公司可以通过强化渠道营销、投入更多资源来减少基金清盘情形。同时,进一步提升投研品牌的影响力也是提高产品净值、更好服务投资者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