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蜜雪跨界啤酒赛道,“雪王”能否借福鹿家续写中国啤酒升级新章?

   时间:2025-10-27 00:10:36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蜜雪集团近日完成上市后首笔重大收购,以2.97亿元收购鲜啤品牌福鹿家53%股权,实现绝对控股。这场交易不仅在资本市场引发震动,更让啤酒行业迎来新的变量。截至10月16日,蜜雪股价在短暂反弹后持续下探,400港元支撑位被击穿,市场对这家茶饮巨头的跨界动作充满争议。

此次收购的特殊性在于资本结构的设计。福鹿家实际控制人田海霞系蜜雪CEO张红甫的配偶,交易前通过直接及间接方式持股超80%。蜜雪采用“2.86亿元增资+1120万元股权转让”的组合方案,既规避反垄断审查,又实现“体外培育成熟后并入上市体系”的战略意图。交易市盈率达523倍、市净率29倍,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引发市场对估值公允性的激烈讨论。

从战略层面看,这场收购标志着蜜雪正式跳出茶饮舒适区。截至2025年6月,蜜雪全球门店数突破5.3万家,但核心茶饮赛道增速已从2023年的44.3%放缓至12.4%。收购福鹿家被视为寻找第二增长曲线的关键布局,其产品线从现制果饮、茶饮延伸至现打鲜啤,试图满足消费者对高质平价产品的需求。福鹿家目前拥有约1200家门店,主打5.9元至14.9元的现打鲜啤,与蜜雪的“极致质价比”定位高度契合。

行业观察者指出,茶饮与啤酒在消费场景、运营模式上存在显著差异。奶茶消费集中于日间,强调“即买即走”的便捷性;啤酒消费则集中于夜间,注重“停留与体验”的社交属性。福鹿家部分门店延续蜜雪的窗口店模式,不设座位,与精酿啤酒馆的传统定位形成反差。然而,凌雁管理咨询首席咨询师林岳认为,双方在供应链基建、加盟商机制、高质平价路线上的高度契合,为整合后的协同效应提供了想象空间。

这场收购的深层意义,或在于推动中国啤酒行业的格局变革。回溯2015年,熊猫精酿、京A等品牌密集完成融资,将“精酿”概念引入中国创投圈。但受制于消费场景差异,美式精酿在中国难以突破小众圈层。数据显示,中国80%的啤酒消费发生在餐厅,酒水仅作为佐餐配角,与美国“第三空间”的饮酒文化截然不同。福鹿家目前已淡化“精酿”标签,转而强调“现打鲜啤”定位,通过“酒厂直送,低温0-8℃锁鲜”等卖点,与瓶装啤酒形成差异化竞争。

市场对蜜雪跨界啤酒的质疑集中于五大挑战:茶饮与啤酒在原材料管理、生产工艺上的差异对供应链提出新要求;蜜雪作为茶饮品牌的认知可能削弱啤酒产品的专业性;酒精饮料更严格的监管环境可能限制扩张速度;高周转模式是否适用于啤酒品类仍需验证;企业文化整合的难度。财务数据显示,福鹿家2023年亏损152.77万元,2024年虽扭亏为盈,但107.09万元的净利润与2.97亿元收购价形成反差。

“啤酒事务局”创始人周天宸指出,精酿啤酒是“文化产品”,产品本身仅占50%,文化体验占另外50%。他呼吁行业在追求性价比的同时,必须守住品质底线。目前,燕京、京东、盒马等玩家采取“双轨”策略,既推出低价鲜啤保量,又通过精酿产品赚取溢价。林岳认为,蜜雪的加入可能倒逼行业成本结构优化,推动精酿啤酒走入大众市场,但如何平衡便捷与体验、平价与品质,仍是待解难题。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