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从贱卖到掌控:中国稀土产业逆袭,在国际博弈中握紧主动权

   时间:2025-10-26 18:17:34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当今国际博弈中,一种看似普通的矿产资源正悄然成为影响大国战略平衡的关键因素——稀土。这种被称为“工业维生素”的战略物资,在军工、电子、新能源等高端领域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据统计,一艘阿利·伯克级驱逐舰的建造需消耗2.4吨稀土,而弗吉尼亚级核潜艇的用量更高达4.2吨,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全球稀土储量约1.2亿吨,中国以34%的占比稳居首位。但鲜为人知的是,这份资源优势曾因产业粗放发展险些流失。上世纪末,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国内稀土开采陷入无序状态,大量矿石以“白菜价”外流。当时,这些被当作普通矿物的混合物,经分离提纯后却能成为导弹制导系统、战机发动机等尖端装备的核心材料。直到经历惨痛教训后,中国才开始从源头整顿产业,逐步构建起完整的产业链体系。

如今的稀土产业已实现华丽转身。从探矿开矿到粗加工剔除废渣,再通过氯化工艺将稀土元素融入溶液,最终依靠自主研发的萃取技术完成17种稀土元素的分离提纯——这套被国际同行视为“技术壁垒”的工艺流程,正是中国掌控产业链高端的关键。数据显示,中国稀土分离纯度已达99.99%以上,远超其他国家水平。

产业升级带来的不仅是技术话语权,更有战略主动权。2023年,中国商务部与海关总署联合出台新规,对稀土出口实施严格审批制度。新规要求买家不仅需通过资质审核,还需承诺不将产品转售至第三方国家。这一举措直接切断了美国通过盟友转进口的规避路径,迫使多家美军工企业重新评估供应链安全。据知情人士透露,德国某企业因主动接受全程监督并提供产品流向数据,成为首批获得稀土进口许可的外资企业。

这场逆袭背后,是中国对核心资源战略价值的深刻认知。从早期贱卖原料到如今掌控技术标准,从被动供应到主动调控,中国用三十年时间完成了产业涅槃。当前,随着全球新能源革命加速推进,稀土在永磁电机、光伏设备等领域的需求呈爆发式增长,其战略价值持续攀升。而中国坚持的“严控出口、做强产业”策略,正使这张资源牌在国际博弈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对稀土的管控并非简单的“资源保护”,而是基于国家产业安全的战略考量。通过建立从开采到应用的全链条监管体系,既保障了国内高端制造的原料需求,又避免了资源过度开发带来的环境代价。这种发展模式,为全球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中国方案。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