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从始祖鸟到凯乐石:4000元户外羽绒服为何成消费新宠?谁在为其买单?

   时间:2025-10-26 21:38:03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随着全国多地迎来“速冻式”降温,羽绒服市场迎来销售旺季,各大电商平台的数据显示,户外及运动类羽绒服成为消费者追捧的热门品类。

京东近日发布的双11战报显示,10月9日至15日期间,平台上男女中长款羽绒服成交额同比增长180%,运动羽绒服成交额更是激增4倍,户外羽绒服和运动棉服的成交额也均超过3倍。与此同时,天猫平台上的部分运动户外品牌表现同样抢眼,开卖半小时内成交额便迅速突破亿元大关。

户外市场的火热,使得户外羽绒服成为消费者的首选。在淘宝平台上,骆驼、伯希和等国产大众户外品牌的羽绒服销量均达到数万件。中高端品牌的表现也不容小觑,北面一款售价2378元的羽绒服销量突破9000件,而始祖鸟一款售价高达万元的羽绒夹克也售出超过200件。

除了始祖鸟这一中产群体长期青睐的品牌外,同属安踏集团的迪桑特以及国产户外品牌凯乐石,也在今年冬天集体进入高端羽绒服市场,成为赛道上的新黑马。社交平台上,盟可睐Maya、凯乐石5000GT、始祖鸟Cerium SV等羽绒服成为讨论的焦点。

来自南京的赵津表示,他今年双十一期间花费约4000元购买了一件凯乐石羽绒服,这款羽绒服是凯乐石2024年冬季推出的新品。而在得物等转售平台上,该商品部分配色的小尺码甚至溢价至4569元。

今年双十一期间,淘宝平台上定价2000元以上的户外品牌羽绒服热销。截至10月23日,在天猫DESCENTE迪桑特官方旗舰店,多款高价羽绒服销量亮眼,其中折后售价3391元的HEAT NAVI 740蓬鹅绒羽绒服、售价2371元的SKI STYLE短款面包羽绒服,以及2881元的SKI STYLE瑞士国家队合作款羽绒服,销量均超过6000件。

在天猫KOLONSPORT旗舰店中,一款售价3510元的650蓬鹅绒羽绒服销量超过2000件。另一款售价2378元的550蓬鹅绒北面羽绒服销量更是超过8000件,24小时内就有超过500人下单。

国产户外品牌凯乐石也在发力高端市场,其官方旗舰店上新多款羽绒服。其中,新款5000GT 1000蓬拒水鹅绒羽绒服虽然较去年涨价,但仍是店铺的热卖款。截至10月26日下午1点,这款羽绒服销量突破1000件,以5000GT的XXS码为例,目前仅乌木灰配色有货,其余8个颜色均显示缺货。

不仅是5000GT,凯乐石在2025年秋季还上新了多款零售价格均在2500元以上的羽绒服。其他户外品牌也纷纷推出高价羽绒服单品,伯希和极境全能高海拔高山系列连体羽绒服双十一促销后价格为11000元,君羽高山连体羽绒服售价5699元,RAB Batura系列售价5698元,日本户外品牌Montbell的Polar Down Parka系列定价4338元,Helly Hansen王一博同款鹅绒服售价3980元。

高端羽绒服市场曾长期被国外品牌占据,如今越来越多的本土品牌开始发力。北京博研智尚的报告显示,2024年高档羽绒服(1500元以上)市场占比已超三成。波司登早在2018年就开启高端化战略,推出高达万元的登峰系列,2021年推出的“登峰2.0”售价1.4万元。高梵则在2020年推出近5000元的黑金系列,鸭鸭也在2022年推出明星同款Goose系列鹅绒服,冲击3000元大关。

为了强化“物有所值”的概念,许多高端羽绒服的上市都伴随着户外极寒场景的营销。波司登还在天猫开设了一家“波司登户外旗舰店”。然而,传统羽绒服品牌跨界户外也面临质疑,不少声音认为其专业性能未能真正满足户外核心用户的需求。

相比之下,凯乐石、始祖鸟、北面等专业户外品牌在高价段位表现出更高的说服力。2024年,凯乐石针对高海拔攀登推出8000GT连体羽绒服,售价高达1.3万元,天猫平台售出19件。同年,迪桑特推出DERMIZAX滑雪套装,售价10000元,淘宝页面显示已售32件,其余滑雪服售价也均在6990元至8990元区间。2025年,北面推出男女款SUMMIT巅峰系列进阶Cloud Down鹅绒服,售价11998元。

值得注意的是,波司登今年秋冬上新的超3000元高价羽绒服中,主攻户外运动场景的产品SKU有所减少。据界面新闻报道,波司登近日任命前LV、Dior、Fendi等国际品牌的时尚设计师Kim Jones为品牌都市线创意总监,试图走一条更加时尚的路,进一步冲击高端羽绒服市场。

随着露营、登山、徒步等户外运动热度攀升,投身其中的人群规模不断扩大。灼识咨询发布的《2025得物户外运动白皮书》显示,截至2024年,中国户外运动参与率约30%,户外消费市场规模达到1900亿元,增速是整个运动行业的1.3倍。近6成户外用户年装备消费金额超过8000元,且“入坑”时间越长,消费意愿越强。

36岁的张贡是四川某设计院的勘察设计师,已有六年露营、四年重装徒步经验。他表示,在许多高山户外活动中,羽绒服的作用“就是保命的”。今年12月,他计划前往雅拉雪山,那里夜间温度可能低至零下20度,因此羽绒服的“保温”功能成为他购买时的首要因素,价格则排在其次。这次双十一,他花2500元下单了某款思凯乐羽绒服,正是出于“按需下单”。

不过,也有不少消费者与张贡的想法不同。下单了凯乐石5000GT的赵津并非核心户外爱好者,他选择户外品牌羽绒服是看中其“一衣两用”的实用性。“既能日常上班穿,又能应对偶尔的徒步,自带防风、防水功能,下雨通勤都不用打伞,比普通保暖外套实用多了。”赵津坦言,自己很大程度是在为品牌溢价买单。

在他看来,传统羽绒服品牌“大街上随处可见”,而户外品牌传递的理念、给人的公众印象完全不同,“就算是付溢价也能接受,就像买奢侈品包包一样”。除了功能与品牌,款式和颜色也成了部分消费者的决策点。不玩户外的Silk今年也选了户外品牌羽绒服,计划穿去川西旅游,她选择凯乐石正是因为其“天池蓝”的颜色拍照更出片。

张贡补充道,在带有社交属性的户外活动中,高端户外品牌有时会成为“谈资”,这让这些溢价背后的户外装备又多了一层社交价值。如今,像赵津、Silk这样的年轻人,既追求功能、颜值与性价比,又愿意为合理的品牌溢价买单,正成为支撑户外品牌高端产品的重要消费力量。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