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供应链加速重构、“双碳”战略持续深化的背景下,一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正以技术创新突破高端装备领域“卡脖子”难题,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核心力量。其中,深耕能源化工专用设备领域多年的长江能科,凭借电脱设备市场占有率连续三年位居国内首位、17项国际领先发明专利等技术成果,不仅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更通过上市募资1.6亿元加速布局氢能、固碳等新兴赛道,为国产高端装备走向全球市场注入新动能。
作为能源化工专用设备领域的“隐形冠军”,长江能科的主营业务覆盖设计、研发、制造及服务全链条。招股书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其电脱设备业务营收占比达64.8%,成为支撑公司业绩的“压舱石”。这一成绩的背后,是江苏省石化装备行业协会统计的权威认证——2021至2023年,长江能科电脱设备国内市场占有率连续三年排名第一,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功实现从“跟跑”到“并跑”乃至“领跑”的跨越。
在能源化工装备行业“中低端同质化竞争激烈、高端市场被外资垄断”的格局下,长江能科通过“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策略开辟差异化赛道。其电脱设备不仅满足国内炼厂需求,更凭借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获得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海油等央企的合格供应商资质,同时与裕龙石化、东方盛虹等民营石化龙头建立长期合作,形成覆盖行业核心需求方的客户网络。国际市场上,公司紧跟“一带一路”倡议,产品已出口至新加坡、伊拉克、巴西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并获得阿联酋阿布扎比国家石油、科威特原油等国际巨头的供应商认证。2025年3月,香港子公司正式落地后,公司计划在迪拜设立孙公司,进一步深耕中东市场。
财务数据印证了企业的增长韧性。2022至2024年,长江能科营业收入从2.19亿元增至3.48亿元,2024年虽受行业周期影响略有回落至3.14亿元,但归母净利润从4068.19万元稳步增至4916.39万元。公司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净利润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凸显其抗风险能力与盈利潜力。
技术突破的底气源于持续加码的研发投入。截至招股书签署日,长江能科累计拥有17项发明专利、46项实用新型专利及12项软件著作权,7项科技成果被认定为“国际先进”或“国际领先”。2022至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从855.33万元增至1453.28万元,占营收比例从3.90%提升至4.63%,投入强度持续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例如,其针对国内炼厂痛点研发的专用电脱技术,彻底打破国外技术壁垒,实现炼油行业关键装备100%自主可控;参与攻关的“海外超大型‘六高’复杂油田地面工程关键技术”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鉴定为“整体国际领先”,并成功应用于伊拉克哈法亚、艾哈代布等海外油田,推动中国技术、标准、装备走向全球。
在人才培养与产学研合作方面,长江能科与西安石油大学、江苏大学等高校建立协同创新机制,并建有“江苏省重质劣质原油预处理设备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重点研发机构”两大省级平台。此次上市募集的1.6亿元资金中,部分将专项用于研发中心升级,进一步强化技术储备。
面对“双碳”战略与能源转型机遇,长江能科正从传统优势领域向战略性新兴赛道延伸。一方面,公司下游石油炼制及石化设备市场持续增长,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我国该领域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4849亿元增至2023年的715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8.08%,预计2028年将达9792亿元;另一方面,公司重点布局氢能(氢气提纯设备)、固碳装备等绿色领域,燃气调节阀等新产品已成为营收新增长点。海洋领域与海外市场的双重红利亦为企业提供广阔空间——2024年我国海洋原油产量达6550万吨,连续六年贡献全国增量超60%,而“一带一路”覆盖的中东、中亚等核心油气产区,则为海外业务扩张创造条件。
此次上市募资中,1.6亿元将重点投向“产能扩建”与“研发中心建设”,通过提升高端装备制造能力满足下游增量需求,同时强化技术迭代实力,巩固国产替代优势。随着募投项目落地与新兴业务放量,长江能科有望在能源装备赛道持续领跑,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与推动绿色转型贡献更多“专精特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