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一家以高端母婴产品为主打的新兴企业——不同集团(06090.HK)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从首次提交招股书到成功登陆资本市场,这家公司仅用了不到9个月的时间。上市首日,其股价表现强劲,开盘后一度上涨41%,截至当日收盘,股价报91.40港元/股,涨幅达28.37%。公司两位创始人汪蔚与沈凌合计持有4764.09万股股份,随着股价攀升,二人身家合计增加9.62亿港元。
根据股份分配方案,不同集团全球发售1098.09万股股份,其中香港公开发售109.81万股,占比约10%;国际发售988.28万股,占比90%。最终,香港公开发售部分获得3317.47倍超额认购,国际发售部分获得7.37倍超额认购。公司每股发售价定为71.20港元,全球发售净筹资约7.18亿港元。
不同集团的核心品牌BeBeBus成立于2019年,专注于为0至5岁婴幼儿提供高端耐用型育儿产品,早期主打产品包括婴儿推车、儿童安全座椅、婴儿床及餐椅。在普通婴儿推车价格普遍集中在几百元至千元的背景下,BeBeBus的产品定价显著高于市场平均水平。其天猫旗舰店显示,最贵的一款婴儿推车折后价格超过1万元,配置最高的组合折后价格接近1.77万元。
财务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不同集团实现收入近12.49亿元,毛利6.29亿元,毛利率达50.4%,年内利润5851.6万元,经调整纯利约1.11亿元。尽管业绩表现亮眼,但公司管理层深知,要实现“百亿公司”的远景目标,仅依赖现有产品线和营销渠道远不够。
上市后,不同集团计划将净筹资的约34.1%(即2.45亿港元)用于品牌推广和销售网络扩张。具体而言,6536万港元将用于与知名达人合作,在各大在线平台创作高质量推广内容;6536万港元将用于租赁机场、高铁站、商场、电梯及地铁广告位,并投放电视和综艺节目广告;5459万港元将用于电商平台广告投放。通过这些举措,公司希望进一步提升品牌知名度,推动销售增长。
在营销投入之外,不同集团还计划将所得款项净额的约25.7%(即1.85亿港元)用于提升生产能力。其中,1.41亿港元将用于在浙江宁波建设新工厂,预计2026年竣工,年设计产能80万件产品,包括30万把儿童安全座椅、30万台婴儿推车、10万张婴儿床及10万把餐椅。目前,不同集团在宁波已有一家工厂,2024年设计产能18万件,实际产量约14.02万件。
海外市场拓展也是不同集团的重要战略方向。公司计划将约5459万港元用于美国及加拿大市场,约4309.56万港元用于德国、英国、荷兰、意大利、西班牙、波兰及法国市场。招股章程显示,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海外收入分别为60.5万元和96.6万元,远低于内地市场收入。
回顾发展历程,不同集团的联合创始人沈凌曾表示,公司自2019年成立之初便立志成为“百亿公司”。然而,从财务数据来看,这一目标仍显遥远。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分别为5.07亿元、8.52亿元、12.49亿元和7.26亿元;毛利分别为2.42亿元、4.27亿元、6.29亿元和3.59亿元,毛利率始终保持在50%左右。尽管2023年实现扭亏为盈,但高端育儿产品市场的竞争压力不容小觑。
不同集团将业绩增长归因于两大因素:一是SKU产品组合的扩大,由2022年底的306个增加至2025年6月底的459个;二是销售渠道的拓展,电商平台网店数量由8家增至16家,分销商数量由56家增至155家,第三方门店数量由742家增至3400家。然而,销售开支的高企也制约了利润空间。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销售及分销开支分别为1.89亿元、2.86亿元、3.91亿元和2.25亿元,占同期收入的37.2%、33.5%、31.3%和30.9%。其中,推广开支是最大支出项,三年半合计达8.15亿元。
对于高端育儿产品市场的未来,不同集团持乐观态度。公司认为,尽管新生儿人口有所下降,但经济增长、社会福利改善及三胎政策等因素可能鼓励家庭生育,从而缓解人口下降趋势。同时,消费升级催生了新的市场空白,中国富裕家庭数量的增加(预计从2020年的500万增至2029年的540万)将推动育儿产品需求增长。不过,现实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富裕家庭(资产600万元以上)数量为512.8万户,较上年减少1.4万户;高净值家庭(资产千万以上)数量为206.6万户,减少1.7万户。在这一背景下,高端育儿产品市场能否持续扩张,仍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