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0月30日,亚马逊发布了2025财年第三季度财务报告,其营收、利润及AWS云业务板块表现均超出市场预期,盘后股价迅速攀升,涨幅一度超过13%。
财报数据显示,亚马逊本季度净销售额达到1802亿美元,同比增长13%,若剔除汇率波动影响,增速约为12%。营业利润方面,报告期内实现174亿美元,与去年同期持平。但值得注意的是,若剔除25亿美元的FTC和解费用及18亿美元的遣散费用,调整后营业利润将增至约217亿美元。同时,公司净利润提升至212亿美元,经营活动现金流在过去12个月内达到1307亿美元,同比增长16%。然而,自由现金流却大幅下降至约148亿美元,这主要归因于资本开支的激增,显示出公司在资金回报效率上可能正受到资本密集型投资的影响。
在业务板块方面,AWS云服务表现尤为亮眼,营收同比增长20.2%。亚马逊首席执行官安迪·贾西在财报电话会议中表示,AWS正以2022年以来最快的速度增长,这得益于AI需求的全面回暖以及企业客户对自研芯片Trainium的加速采纳。
尽管AWS本季度增速回升至20%以上,但其基数已经极高,面临着资本投入大、竞争激烈以及利润率受压的挑战。此前有分析指出,AWS的利润率出现下滑,增长速度也落后于Microsoft Azure和Google Cloud等竞争对手。
近期,亚马逊的裁员事件引发了全球广泛关注。不久前,亚马逊人力体验与技术高级副总裁贝丝·加莱蒂在公开信中宣布,公司计划裁减约1.4万个岗位。据Business Insider报道,超过78%的被裁岗位来自零售部门的中级至初级管理层(L5至L7),超过80%涉及零售、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物流等传统业务线。贝丝·加莱蒂在信中提到,公司将为受影响员工提供最长90天的内部转岗机会和相应的遣散支持,并强调:“AI是自互联网以来最具变革性的技术,要想跟上它的速度,组织必须足够精简。”
在财报电话会议上,安迪·贾西回应了裁员事件,他强调此次调整并非出于财务因素或AI相关考虑,而是一次“企业文化的重塑”。他指出,公司过去几年业务扩张迅猛,导致“很多层级”堆积、决策被拖延、一线执行权被弱化。因此,公司决定回到“全球最大初创公司”的运营模式,保持扁平化结构,让一线员工重新掌握“决策”的主导权。
尽管公司声称裁员并非出于财务困难,但裁员公告中同时提到“一方面减少一些领域,另一方面在战略关键领域招聘”,暗示了结构性转型的核心动因。与此同时,公司在AI基础设施、自研芯片、云数据中心等领域进行了大手笔投资。
就在财报发布前一日,亚马逊宣布启用其耗资110亿美元的新一代AI数据中心——“雷尼尔计划”。该项目专为Claude聊天机器人开发商Anthropic打造,成为业内首个以AI模型部署为核心架构的大型云基础设施。
安迪·贾西透露,“雷尼尔计划”的核心是亚马逊自研的Trainium 2芯片。该项目部署了超过50万片Trainium 2芯片,预计年底将增至100万片,成为AWS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计算密度最高的AI集群之一。他表示:“我们搭建的不只是数据中心,而是一种可复制的AI基础设施模式。”他还透露,已有多家客户对类似架构表现出浓厚兴趣,公司希望在Trainium 3推出后,为更多企业复制这一方案。
在AI芯片战略方面,AWS采取了双管齐下的策略:一方面继续扩大与英伟达的合作,确保GPU供应;另一方面加速推广自研芯片Trainium与Graviton,以40%的成本优势提升客户算力利用率。安迪·贾西称,Trainium 3的性能将比上一代提升约40%,预计2026年初实现批量供货。
在财报电话会议上,安迪·贾西还表示,公司2025年资本支出将达到约1250亿美元,2026年还将继续增加,主要用于AI相关的数据中心、电力和芯片基础设施。这一大规模资本投入意味着周期拉长、风险加大。1250亿美元的资本支出对于任何公司来说都是一笔巨额账单,若AI应用变现速度不及预期,亚马逊可能将面临“前期投入大、回报慢”的双重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