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钢格板出口欧洲镀锌层咋达标?一文读懂DIN24537、ISO1461与国标GB/T13912差异

   时间:2025-09-22 06:08:40 来源:小AI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钢格板与格栅板出口欧洲的贸易中,工程方常面临一个关键问题:镀锌层厚度需达到何种标准才能通过验收?这一疑问的解答,往往需追溯至德国标准DIN24537及其引用的国际规范ISO 1461。与此同时,国内生产企业则普遍遵循GB/T 13912-2020标准。那么,这两套标准在镀锌层厚度要求上究竟存在哪些差异?

DIN24537作为德国格栅板行业的核心标准,并未单独规定镀锌层厚度,而是直接引用EN ISO 1461中的热浸镀锌涂层要求。这意味着,符合DIN24537的产品,其镀锌层厚度必须满足ISO 1461的最低标准。根据ISO 1461,钢材厚度超过6毫米时,平均镀锌层厚度需达到85微米以上,局部最小值不低于70微米;厚度在3至6毫米之间的钢材,平均厚度需达到70微米,局部最小值不低于55微米;厚度小于3毫米的钢材,平均厚度需达到55微米,局部最小值不低于45微米。这些数值构成了欧洲工程验收的“硬性门槛”。

相比之下,中国现行的GB/T 13912-2020标准在镀锌层厚度要求上与ISO 1461高度一致。该标准同样规定,钢件厚度超过6毫米时,平均镀锌层厚度需达到85微米以上,局部最小值不低于70微米;厚度在3至6毫米之间的钢件,平均厚度需达到70微米,局部最小值不低于55微米;厚度小于3毫米的钢件,平均厚度需达到55微米,局部最小值不低于45微米。尽管数值相近,但两套标准在检测流程与修复方法上存在本地化差异。

在实际应用中,两套标准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检测与抽样方式不同。ISO 1461强调“控制样本”概念,即抽样件合格才能代表整批产品合格;而GB/T 13912的抽样原则更贴合国内质检流程,细则略有不同。其次,附录与引用文件存在差异。GB/T 13912增加了针对国内钢厂、镀锌厂的操作说明,而ISO 1461更注重国际通用性。最后,工程端执行习惯不同。欧洲客户常要求镀锌层厚度高于标准值,例如100至120微米,以适应沿海、化工或海工环境;而国内项目则更多执行标准最低值。

对于出口项目而言,标准的选择至关重要。若图纸标明DIN24537,则产品镀锌必须符合ISO 1461;若执行国标GB/T 13912,多数情况下可与ISO接轨,但仍需关注合同条款。建议厂家与采购方在投标或签订合同时,明确写清执行标准(DIN/ISO或GB/T),对于高腐蚀环境工程,需提前与客户沟通是否需达到100微米以上的厚度。出厂检验报告需注明检测标准,否则可能面临欧洲客户退货的风险。

总体而言,DIN24537引用的ISO 1461与中国的GB/T 13912在镀锌层厚度要求上几乎一致,但检验方法和工程应用习惯的差异仍需引起重视。国内标准可满足出口需求,但若要赢得欧洲客户青睐,最好按照ISO 1461的抽样逻辑执行,并提供高于标准的厚度保障。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