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施耐德电气上海普陀工厂,机械臂精准抓取元件的节奏与自动化小车穿梭的轨迹交织成一幅未来工业图景。传感器实时回传数据流,电子屏动态显示质检参数,这座拥有30年历史的老厂,已蜕变为全球智能制造领域的标杆——“灯塔工厂”。这里不仅见证着外资企业深耕中国的创新实践,更折射出上海开放型经济对产业链升级的强劲推动。
在第三代全自动模块化柔性生产线上,协作机器人与AI摄像头组成的“智能质检员”正在高效作业。AI视觉系统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将产品缺陷识别准确率提升至全新高度。电子屏前,技术工人与智能设备形成“人-机-智”协同模式,上海施耐德工业控制有限公司总经理冒飞飞解释道:“我们拒绝‘无人工厂’的极端路径,而是通过智能技术赋能员工,构建更具韧性的生产力体系。”数据显示,该模式使工厂自动化率提升20%,设备复用率达85%,生产效率较五年前提高65%。
这座“灯塔工厂”的蜕变,源于持续的技术迭代与战略布局。工厂整合5G、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构建起覆盖全流程的智能网络。冒飞飞透露,施耐德电气已将中国定位为全球第二大市场,上海不仅是其全球战略枢纽,更承载着五大研发中心的核心功能。目前,企业在华布局30家工厂和物流中心,其中15家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2家荣膺世界级“灯塔工厂”称号。
在绿色制造领域,上海普陀工厂成为行业典范。通过构建覆盖1600多家核心供应商的绿色供应链体系,企业实现了从生产到物流的全链条低碳转型。冒飞飞指出,中国“灯塔工厂”的演进方向正超越单纯的生产效率追求,转向绿色可持续性、员工价值挖掘及供应链韧性建设。这种转型理念与上海的产业政策形成共振,为企业创新提供了沃土。
这座老厂的智能化征程,已收获国际权威认可。除世界经济论坛端到端“灯塔工厂”认证外,还摘得“工信部5G工厂”“国家级绿色工厂”“上海市智能工厂”等十余项荣誉,其5G绿色智能制造项目更在全国竞赛中折桂。从传统制造到智能标杆,施耐德电气上海普陀工厂的蜕变,正为全球工业转型提供“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