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马斯克宣布:将开源百科全书Grokipedia刻录并送入太空,保存人类文明知识

   时间:2025-10-30 12:47:09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埃隆・马斯克近日在社交平台X上宣布了一项极具前瞻性的计划:由其旗下xAI公司打造的开源百科全书“Grokipedia”,将以特殊介质刻录后发射至太空,实现人类知识的永久保存。这一消息引发科技界广泛关注,其目标不仅在于构建知识库,更试图通过太空部署为人类文明留下“数字火种”。

据马斯克透露,Grokipedia V0.1版本发布后,xAI团队随即启动了这项“基础性工程”。该计划的核心是将百科全书内容刻录于稳定氧化物材料制成的存储介质中,并分阶段部署至地球轨道、月球表面及火星基地。他强调,此举旨在应对潜在文明危机,确保人类知识体系不受地球环境变化或技术中断的影响。

这一构想并非完全脱离现实。1977年,NASA曾通过“旅行者金唱片”向宇宙发送地球文化样本,收录了55种语言问候语、自然声音及音乐作品。然而,马斯克的方案在规模与技术维度上更进一步:Grokipedia不仅容量远超传统载体,更依托人工智能实现动态更新,其存储介质也经过特殊设计,可抵御宇宙辐射与极端温度。

作为维基百科的竞争者,Grokipedia的独特性在于其运行机制。该平台基于xAI开发的Grok模型,通过机器学习自动抓取、整合互联网信息,生成覆盖科学、技术、文化等领域的客观内容。与传统依赖人工编辑的模式不同,系统能以指数级效率处理数据,且理论上可无限扩展知识库。马斯克曾公开表示,即便在初期版本阶段,Grokipedia的内容质量已“显著优于维基百科”。

技术专家指出,该计划面临多重挑战:如何确保存储介质在数百年甚至更长时间内保持稳定?如何解决深空通信延迟导致的更新难题?对此,xAI团队尚未公布具体技术细节,但透露正与航天机构合作研发抗辐射存储技术,并探索量子通信在数据传输中的应用潜力。

目前,Grokipedia已开放部分源代码供开发者测试,其知识库涵盖超过3000万个条目,且每日新增内容量达维基百科的3倍。尽管争议仍存——批评者认为太空部署成本过高,且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可能存在隐性偏差——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计划重新定义了人类知识保存的边界,将文明延续的探索从地球延伸至星辰大海。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