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市场持续升温,磷酸铁锂正极材料行业迎来新一轮扩产潮。头部电池企业近期密集锁定上游产能,宁德时代通过战略入股与预付款模式深度绑定供应商,为高端产品供应加上"双保险"。据行业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国内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达402.6GWh,同比增长62.7%,储能领域更是呈现爆发式增长,上半年全球储能电芯出货量同比激增106.1%。
在江西升华生产车间,自动化设备正24小时运转。这家主打高压实密度产品的企业,今年9月与宁德时代达成深度合作:不仅获得15亿元预付款锁定未来五年供应量,更在月底完成股权变更,宁德时代以25.63亿元增资后持股比例升至51%。"这种预付款+股权绑定的模式在行业长协中极为罕见",华中地区锂电分析师指出,"反映出市场对高端产品的强烈预期"。
下游企业的抢货潮正在重塑产业格局。丰元股份子公司与楚能新能源签订三年期10万吨供货协议;龙蟠科技控股孙公司先后斩获亿纬锂能马来西亚子公司和宁德时代共计30.95万吨订单;万润新能则与宁德时代达成2025-2030年132.31万吨的超级长单。国金证券数据显示,当前储能大容量电芯订单已排至2026年,部分产品呈现"一芯难求"态势。
产能扩张呈现明显分化特征。富临精工宣布投资40亿元在德阳建设35万吨新型高压实密度项目;龙蟠科技同步推进国内20万吨产能升级与印尼二期9万吨项目建设;湖南裕能则将触角伸向马来西亚,计划投资9.5亿元建设9万吨正极材料基地。与头部企业积极扩产形成对比的是,今年以来已有丰元股份、万润新能等6家上市公司终止相关投资计划,涉及产能超百万吨。
"行业正在经历深度洗牌",鑫椤资讯研究员张金惠观察到,"头部企业开工率持续维持在80%以上,二三线厂商则通过筛选客户、试探性涨价等方式应对产能压力"。这种分化在技术层面尤为明显:富临精工的高压实密度材料、湖南裕能CN-5系列高性能产品、德方纳米第五代高压实密度产品均实现规模化应用,技术迭代速度明显加快。
市场布局呈现"国内深耕、海外突破"双轨并行特征。龙蟠科技相关负责人透露,公司采取"国内跟随头部电池厂、海外依托先发优势"的战略,其印尼项目预计年底完成调试。湖南裕能则坚持"资源-前驱体-正极材料-循环回收"一体化发展,磷酸铁自供率已达100%。国金证券报告指出,在本地化配套和贸易壁垒双重压力下,具备海外产能释放能力的企业将构筑显著竞争优势。
成本竞争进入精细化阶段。龙蟠科技在江西宜春合资建设4万吨碳酸锂加工厂,万润新能实现前驱体与正极材料一体化生产。行业分析师胡媛媛表示:"当前比拼的是技术、市场、成本的综合实力,单纯的价格战已难以为继"。数据显示,随着高端产品占比提升,行业平均开工率预计明年将突破70%,后年可能出现结构性短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