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十四五”规划实施期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据近日召开的专题新闻发布会披露,过去五年北京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在优化营商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高水平对外开放等领域实现突破性进展,为全国改革发展提供了重要示范。
在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方面,北京要素市场建设成效突出。北京证券交易所成功设立,形成多层次资本市场新格局;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累计备案交易额逼近百亿元,推动数据要素流通;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在绿色交易所启动,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市场支撑。城市副中心获批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模式。
市场主体活力持续激发,改革红利充分释放。通过迭代推出1700余项优化措施,非现场监管覆盖率提升至68%,企业办事便利度显著提高。数据显示,2021至2024年经营主体年均增长6.2%,总量突破268万户。民营经济展现强劲发展势头,6家北京民营企业入围世界500强榜单,数量居全国城市之首。
对外开放水平迈上新台阶。五年来累计实施140余项突破性政策,货物贸易进出口规模连续三年保持3.6万亿元以上,服务贸易年均增速达9.4%。国际组织聚集效应增强,新增37家国际机构落户,综合保税区从1个扩展至4个。服贸会、中关村论坛等四大平台成为国家对外开放重要窗口,显著提升北京国际影响力。
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方面,北京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非民间国际商事调解中心挂牌运营,瓜达尔新国际机场等标志性项目顺利竣工。通过建设直通车综合服务平台和国际法商融合示范区,为企业提供法律、商务、金融等一站式服务,构建起覆盖项目全周期的支撑体系。
外资利用结构持续优化,新设外资企业超过8000家。金融领域开放力度加大,形成与国际接轨的监管体系。同时注重提升“北京服务”品牌,通过制度创新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在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方面形成多项创新案例,为全国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提供实践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