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成山猪肉冷库“打转”,欧洲对华施压反伤己,经济寒冬或难避?

   时间:2025-09-15 21:11:11 来源:石江月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当欧洲某冷库的铁门缓缓开启,刺骨的寒气裹挟着浓烈的肉腥味扑面而来。数米高的货架上,成吨的猪肉块整齐堆叠,在冷光灯的照射下泛着苍白的冷光。这些原本计划销往中国的肉类,如今因一纸62.4%的反倾销税裁定,只能被困在欧洲的冷库中,等待未知的命运。

这场贸易博弈的导火索可追溯至2024年。当年6月,中国商务部应国内生猪产业申请,正式启动对欧洲猪肉的反倾销调查。这场持续一年的调查堪称“教科书级”操作:从问卷发放到实地核查,从听证会召开到数据交叉验证,每个环节都严格遵循国际贸易规则。2025年6月,调查期限经合法程序延长后,最终在9月初公布初裁结果。

税率设计颇具“梯度艺术”。根据抽样调查,西班牙企业被课以15.6%的税率,丹麦为31.3%,荷兰则达32.7%。对于配合调查的企业,税率设定为20%;而对拒不配合者,直接祭出62.4%的顶格税率。商务部发言人明确表示:“规则面前,态度决定待遇。”

西方媒体对此反应强烈。9月11日,多家主流媒体以《中国反制:欧洲猪肉业遭遇寒冬》为题,聚焦这场贸易摩擦。报道指出,中国是欧盟猪肉及副产品的最大买家,仅猪耳朵、猪鼻等部位就占据欧盟相关出口的四分之一。随着中国关税上调,这些在欧洲本土无人问津的“边角料”瞬间失去市场,连带主产品猪肉也面临滞销危机。

在欧洲餐饮文化中,猪内脏等部位通常仅用于低附加值加工,而中国消费者却将其视为“下酒神器”。某欧洲肉类加工企业负责人坦言:“过去十年,我们靠向中国出口这些产品赚得盆满钵满,现在订单归零,冷库里的存货像定时炸弹。”数据显示,欧盟猪肉业已出现现金流断裂风险,部分中小企业被迫停产。

这场贸易风波背后,折射出欧洲深陷的“战略困境”。作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之一,欧盟在汽车、机械、奢侈品等领域高度依赖中国市场。俄乌冲突后,欧洲能源成本飙升,出口竞争力下滑,更需中国订单支撑经济。但与此同时,美国不断施压要求欧洲对华强硬,甚至抛出“因中印购俄油而征税”的荒诞提案。

美国此举堪称“精明算计”:通过拉拢欧洲分担对华施压成本,自身却能趁机收割欧洲能源市场和技术资源。某智库报告指出,若欧洲全盘跟随美国对华政策,其制造业将面临“双重打击”——既失去中国市场,又被美国企业抢占高端技术领域。

欧洲政商界的矛盾心态暴露无遗。一方面,法国、德国等国企业频繁派代表团访华,寻求扩大合作;另一方面,部分政客仍在安全议题上对美亦步亦趋。这种“身体很诚实,嘴巴很硬气”的分裂状态,让欧洲在对华关系中陷入被动。

分析人士指出,欧洲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厘清利益优先级。在全球产业链深度重构的背景下,盲目追随美国战略不仅无法获得实质性收益,反而可能牺牲自身经济利益。正如某欧盟官员私下所言:“我们需要的是平衡外交,而不是当别人的棋子。”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